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不受事物的影响,却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师生心理无时不影响着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学中的师生地位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地位问题,一直是教学史上一个主要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长期以来,因为人们局限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两难选择之中,所以导致了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鉴于此,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教学中师生的地位问题,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关于世界教学史上的“教师中心说”与“学生中心说”   教学中师生地位问题,在世界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以赫尔巴…  相似文献   

3.
牛惠 《教师》2012,(32):35-35
随着当今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框架下逐渐发生着变化。“互助教学”模式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正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师生群体的广泛配合而提出来的,其根本主旨是“互助交流”,不仅能够使师生获得较大的提高,对于师生群体中的教学关系也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教学中,令师生头痛的是“无话写”、“没兴趣”,这一问题困扰着师生,严重地影响着小学作教学。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为解决这一问题傲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作教学应为学生构建作“对话”的平台,使他们有均等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激起他们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李华 《考试周刊》2010,(12):54-54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切身体验。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间的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梁冬晶 《中学文科》2007,(10):60-61
人们熟知的占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破“读”的重要性。“读”是我闷传统语文教学的文化瑰宝,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学子在语文浩瀚的大海中邀游,使其享受着无穷的乐趣。多少年来,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鼎沸读书声久久荡漾在师生心中。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读”的少了,讲的多了。“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只顾埋头于“题海”中,无暇从“读”中品味文章的精髓,更少闲涉猎广阔的课外读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交往的文化属性。基于“后喻文化”的视角,提出后喻文化时代的师生交往具备文化反哺、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重要特征。然而,受教学主体教学观念守旧、智能技术过度介入及师生互动中心转移的影响,智能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文化偏位的现象。据此,师生需要通过合理定位以澄明文化角色、反躬自省以增强文化理解、精神启迪以注重文化观照、合作互动以激发文化创生来实现师生交往的文化复归。  相似文献   

8.
网络于显性与隐性、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把人推向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由于受网络教学中语言等条件的束缚将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本文试对其提出简要对策以对网络教学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制约着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与确定,影响着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什么样的关系是母语教学中理想化的师生人际关系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本文试图从母语教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出发,对其中的师生关系展开理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互动”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体现,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有着显著成效,所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师生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及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单纯的师生双方的言语交换,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往往在于有一大批有特色的教师,他们通过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影响着学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师范院校的突出特色是抓好师生“讲演”,“板书”及其“电化教学”等三项基本功的训练。学校抓紧对师生进行这三项基本功的训练,就可以使师范院校的师生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终身受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里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离不开师生参与的,离开师生的任何一方都是不能成立的。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是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要素,因此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校里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大都是停滞在“授—受”关系上,师生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这种师…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教学沟通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者的合作得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概言之,新课程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教学生态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其对话形式是多向的,主要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相似文献   

16.
伴随教育范式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这一转变趋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教师发展的内涵与本科教学的本质。在“学习范式”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支持性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从中美高校比较的视角来看,两者在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这一组织转型及职能超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教育范式转换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关注学习效果与质量,创设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角色与属性,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重视教与学的双向关照,支撑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要忽视隐性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如克林伯格所说,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语教学中,“对话”既是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交流.也是师生与本、与自我的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师生冲突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常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然而,师生冲突对整个教育教学的影响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因素,因此,认识问题发生的原因之所在,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减少,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母供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四川教育》2003,(10):34-34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对话”身影无处不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本对话”构建了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对话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师生真正地融合成了“学习共同体”,共同对整个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负责。它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涌动着生命的灵性。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两只鸟蛋》的片  相似文献   

20.
教学“臭脸子”的存在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货色。课堂内外的严格区分,课堂常规的严密规定,以及课堂角色的严肃限制,使得教学如同演戏,台上台下的身份判然有别。“师道尊严”、“这是在上课”等指令强硬地化作师生共同的内心语言,机械地调整着、制衡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