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凡诗歌、散文、小说中总不免出现一些声色词,声色词的正确运用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它不同于雕章琢句和舞文弄墨的玩艺。本文拟根据笔者收集的一些资料,就汉英文学作品中的声色词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白色词群在意义上的对比分析,了解白色词群在数量、构词能力、表现色彩的丰富程度上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开始,色彩与自然活动、人类活动的联系便不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包括四季的变幻、尊卑观念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变化等。该文拟从中日文学作品中红色与白色的表达与使用入手,对比并探讨中日两国色彩意识的特征与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濮伟 《学语文》2011,(3):66-67
“文化热”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的大潮流,对文化一词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对中外文学作品的做比较研究时.立足点不能够准确地放在“文学”层面上,人们总希望站在文化的高处俯瞰文学的全景。但是,至于是否能单从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上得出文化上的结论.这存在着操作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朱蓓 《考试周刊》2012,(22):24-24
汉语颜色词在汉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留学生习得颜色词的困难。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留学生对汉语颜色词的习得情况.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汉语"马"词群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丰富的一个词群,对其进行造词理据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马"词群的造词法。在这些造词理据中,单纯词使用的是同源性造词理据和模拟性造词理据;合成词表现出来的是直接性理据、相似性理据和相关性理据;熟语中,成语的造词理据是典故性,惯用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歇后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谚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了解基本颜色词中"红"色词族的发展演变时,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其历史上的演变。在汉语语境下,就要来看"红"色词族在整个渊源流长的华夏文化中所经历的变化。通过对汉语"红"色词族的演变的审视,可以以全新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华夏文化,更深刻地体悟汉语颜色词丰富的内涵和韵味。  相似文献   

9.
翻译并不是纯粹的语言转变。笔者通过"红"原色的英汉译例解读原文非语言符号,即文化内涵。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对同一色彩词"红"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别。译者必须十分熟悉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消除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改进汉英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词史"是清代学者提出的词学话语,意指兼具"实录"精神与"<春秋>笔法"之词作.刘辰翁以"入世"的态度,用比兴的手法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艺术化;在旧日习俗的回忆中,发抒文化失落的伤痛;咏叹、褒贬时事,有意识地表现出以词存史的精神,他的词可称"词史"之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理论的视角,笔者通过对比汉蒙语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汉蒙民族跨文化交际与汉蒙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现象的认知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以基本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对颜色词隐喻的目标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中韩两种语言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性,并探究外在的语言表达异同下的内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汉英“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的物理属性对各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语言对颜色的反应。特别是赋予的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红”、“白”两种颜色分别是汉英两种文化各自的崇尚色。它们的象征意义有同有异。通过分析“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探究出隐藏在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颜色词汇。  相似文献   

14.
黑色作为古代"正色"之一,历来受人们所重视,描写"黑色"或与"黑色"有关的词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它们构成一个"黑色"词群,通过对这些词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得到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口"、"食"、"言"词群为例,在原型理论视角下探讨不同词群语义范畴存在的交叉现象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口"作为一个词群,围绕其原型产生了一系列的语义范畴,该词群与"言"词群、"食"词群之间,在语义上有彼此独立的范畴,强调的内容各不相同,同时又存在彼此无法分割的范畴,不可避免地出现语义范畴的交叉,而这些词群连续体的交叉部分在词群向心力的作用下会分别向不同词群的原型靠拢。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学作品中拟声拟态词的应用与汉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日语词汇学教程》中认定的“常用拟声词、拟态词110词”在“中日对译语料库”的10部文学作品中进行检索,从获得的例句及其量上观察其实际使用情况和汉译模式。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的110个词里有21个词未被检索出。因此,常用拟声拟态词的选定还需进一步考察。(2)使用次数较多的是31次以上的7个词,占到整体的6.4%。其中,最多的是“はつさり”,111次,最少的是“さつばり”,37次。(3)观察出了13种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模式。此外,还发现了3种新的汉译模式,即“A型、名词型和不译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认知理论的视角,笔者通过对比汉蒙语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汉蒙民族跨文化交际与汉蒙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8.
物质实体名词根据其所指对象的逻辑关系可以形成内涵性和外延性两种词群.内涵性词群反映的是物质对象内部的结构关系,外延性词群则反映对象之间的运动关系.两者对词的句法和语义关系都具有限制作用,也是从逻辑层面认识句法和语义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红颜色词除表示具体实际的色彩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还会由于英汉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具有不同含义。因此,英语学习者们在翻译时应考虑这类词语的深层含义,尽可能地减少误译。本文研究了大量实例,深入地分析了红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翻译这类颜色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文化内涵,笔者通过举例,从“汉语和英语中‘红’共有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相反的文化内涵”、“汉语和英语中‘红’独有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相似与不同的文化内涵,为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英汉颜色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