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陈岛垦荒精神要想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就有必要启动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研究,这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指的是社会大众在感知“大陈岛垦荒精神”现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判断,具备关系性、社会性、评价性、可塑性等特点。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大陈岛垦荒精神”现象的呈现、感知主体的认知能力与方式、形象传播等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推进大众化形象塑造、构建全过程传播体系、做好日常性形象管护,来设计规划大陈岛垦荒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2.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城市精神,在台州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台州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塑以适应时代需要。在重塑的方位上表现为以新的政治站位提高其战略地位,以新的学术视野丰富其内涵,以新的现实样态拓展其外延等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建构四重逻辑,即以树立台州人民精神信仰为目标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论逻辑,以厘清台州地域古今历史精神为脉络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逻辑,以反映和融入“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台州实践为基础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现实逻辑,以辉映浙江乃至全国地域精神为借鉴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比较逻辑。  相似文献   

3.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维度来说,大陈岛垦荒精神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要使这些差异较大的话语体系进行对话和交流,就需要构建公共话语体系。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涉及五个方面的基本架构:中央和地方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政治意蕴;国家和社会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本体意蕴;理论和实践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意蕴;自然和人类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生态意蕴;代内和代际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意蕴。  相似文献   

5.
追求美好生活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大陈岛垦荒精神因劳动创造而产生,劳动创造也因垦荒精神而更加美好。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价值。进入新时代,台州更要突出“垦荒精神立心”的价值引领,坚定地走好新时代垦荒路,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2023年6月13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在台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弘扬垦荒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陈岛垦荒精神”“赓续垦荒精神再建时代新功”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在进一步把握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探寻垦荒精神的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指引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等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导向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型与时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德育目标,在深入挖掘、提炼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爱国情怀、敬业奉献、奋斗创新、乐观敢为、和合共进等德育资源要素基础上,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文化传承、弘扬城市精神等五个维度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化是区域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区域展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精准融地方文化精华于四门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地方贤达英雄劳模进课堂是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三大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熔铸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历久弥新,在新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崭新的时代方位,深入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为谱写好浙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有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结合高中地理试题内容,创新核心素养融入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探究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创新教学方式,树立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融合核心素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科学教育教学就是注 重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中培养出优良的品德素质、正确的 思想观念、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等,核 心素养融入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文化、道德以 及科学素养的形成。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初中科学 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基本的方式策略进行分析,为现代化初中 科学教学提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一直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其中,科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政治老师应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依托现代教育的优势,将政治核心素养巧妙融合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1):62-6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历来都是各个教学阶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重点。尤其在小学数学这样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学科中,更是提出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来进行生活化教学,因此本文重点讲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应有的核心素养,进而以此作为教师教学生活化的依据,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细致严谨的专业精神,专注执着、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是构成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子,是夯实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价值回归的内在要求。政府推动、教育支撑、文化浸润、校企合作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篇文章通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让数学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篇文章通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让数学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融入核心素养,创新数学教学,这是小学数学课程目前需要关注的教学新趋势。因为对学生核心素养展开培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重点要求,也是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分析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的具体策略,指出要营造良好环境、利用多媒体、构建课堂实践与做好评价,希望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启发,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实现育人的价值,以艺术与特色技能为载体、以科技成就为载体、以人文典故为载体、以基本常识为载体,重点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中,达到避免学生机械记忆,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经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概念做基础、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等四个方面,对学科素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