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因疫情导致原有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易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以及复学复课后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所致。这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扎实做好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心理育人体系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家庭指导力度,构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后疫情时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课题组运用自编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以及供社区工作人员填写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问卷,通过问卷网对10个省、29个市的社区居民及工作人员进行调研。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社区居民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度较高,对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但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了解不多,存在因社会认知偏差、心理健康体系不健全导致的求助无门现象;在求助专业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方面,城乡社区居民存在显著差异,乡村社区居民的求助意愿及满意度更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岗位设置缺乏及专业人才短缺、场地不足等问题。后疫情时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落实政府责任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体制建设促进长效运行,联合多方力量形成网格体系,建立四位一体格局全面提升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学生面临学业等各方面压力,产生了一些"心病"。高校应把握学生心理状况,做好指导与帮扶工作,比如通过开展"云"家访了解毕业生状况,通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学生各方面压力,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使用SCL90和UPI量表对广州某女子高校2010-2012年入学的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0后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常模,但在强迫、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将“自我”成长课题引入课堂、团体心理辅导、二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获得自我成长,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中应倡导带着问题前进与生活,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公务员具有高稳定高福利的职业优势和宽松的落户政策,加之应届大学生报考优势明显,导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度又达到新高度,因此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才市场调控失灵。为缓解后疫情时代“考公务员热”现象,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大学生创业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子女科学理性报考公务员;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在实践中多接触、多尝试,建立多渠道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伤害,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包括:完善科学知识,增强思想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国家安全观培育工作面临着国家、高校和个人三者角色未到位的现实境遇。应对这些难题,需要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发力,加强统筹部署,提升联动效能,强化培育职责,从而实现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后疫情时代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三重逻辑,一是要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筑牢国家认同的思想根基,厚植爱国情怀;二是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和党史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三是要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精神,凝聚大学生在疫情防...  相似文献   

1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一、二、三年级共796人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样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劣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劣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一年级相对最好,二年级相对最差,三年级介于中间。提示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14860学生,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疫情复学后SCL-9总分及总均分都显著低于中国成人常模(P<0.01);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女大学生、大二学生及文科学生呈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疫情复学后大二学生存在心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最难毕业季”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疫情冲击下的大学生就业备受重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感到无能为力,这也给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影响。文章旨在分析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并提出对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教育界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适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自2021年以来,国家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进入后疫情时代。网络媒体在疫情防控期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媒体的主力军,借助网络媒体获取最新消息,了解热点新闻,满足自身需要。在使用网络媒体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青年学生对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产生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针对媒介素养缺失现象,结合现实要求,从丰富课程内容、搭建“第二课堂”、建设联动机制、加强主阵地建设等方面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齐发力,促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高校“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重。本研究在对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高校传统就业指导服务尚有不足、就业趋势和渠道发生重大转变等情况。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特点,本研究对缓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困境的对策进行探析,提出以市场为主导,落实国家政策,促进毕业生创业等多渠道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6.
关晓云 《江苏教育》2022,(96):42-43
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研员开展的云端教研拓宽了心育教研工作的手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心理教研员构建线上互助平台,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资源和支持;组织形式多样研讨,提升心育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线上心理疏导,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云端心育教研的实践探索,创新与突破了教研理念,助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借助SPSS和Amos软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人群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样本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创业行为在性别、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创业教育和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创业意向与扶持政策均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显著;创业意向是创业教育、家庭支持和扶持政策对创业行为影响的关键中介变量。建议:结合后疫情时代发展大局大势,重塑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开展精准化创业支持,优化创业政策,深化协同式创业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不断正向化、最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叶菁 《林区教学》2021,(10):11-14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从内在认知情感和外在环境实践两个方面抵御后疫情时代引发的信仰风险.为破解信仰风险,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需要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通过在新兴媒介中建立稳固的阵地,在同质泛化中生产优质的内容,在参与缺位中创造实践的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化解信仰风险,提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坚...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后疫情时代复学大学生心理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复学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得出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最大的就业群体,研究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机制,有利于在职业准备期帮助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并在职场中取得长远发展。文章结合后疫情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从大学生就业心态、择业观念、求职技能、经验实力四个维度,针对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21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想法,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变化趋势,提出就业帮扶举措,助力大学生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