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要求,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评价为主动力,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在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明确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义;其次深入剖析当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大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概念辨析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价值入手,寻找思政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寻找思政+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形成有辨识度的“一专业一思政”的思政金课,加强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多维学习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刘南南  徐托 《英语教师》2022,(11):27-31
阐述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介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结合教学实例,论述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即高中英语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英语教学素材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探索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即建立高中学段课程思政机制;重视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提高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充分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开展以思政为主题的特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个高校积极响应,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教师缺乏课程思政观念意识;课程思政的教学视野不广、能力不足;育人情怀不深;思政课程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对此,我们需要强化教师思政育人观念,筑牢课程思政意识;肩负立德树人责任,扩展课程思政视野;促进教师思政知识学习,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增加教师情怀厚度,提高课程亲和力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中心主线是讲思政道理。讲思政道理是基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的引领、育人价值的统一、学科知识的协同。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教师讲思政道理的基本要求,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大格局中,要讲“深”思政道理,围绕思政元素的知识谱系,坚定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利用资源共享平台,瞄准全员思政大课,悟“透”思政内容;因事而化地讲思政方法,知行合一地讲思政道理,有效用“活”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讲思政道理的根本归宿,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向学生阐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落实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中构建思政教学体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保障措施四个方面研究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举措,三者之间既有共性联系,又互有区别.一方面,高校应理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认识学科思政的引领作用、专业思政的承上启下作用和课程思政的成果体现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探索三者融合建设路径:明确建设主体,强化顶层设计;厘清建设区别,发挥各自育人功...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而课程思政则成为落实全面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建立紧密关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渗透,由此培养学生正确、健康、优秀的思政素养。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大思政观指导下,分析大思政观的形成过程,并从营造浓厚育人气氛、逐层构建工作基础、联动有效思政载体三方面,详细论述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思路。进而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创新组织机构,从整体上合理分配资源;改革管理机制,全面整合各项育人板块;构建联络机制,拓展思政育人实现渠道;制定评价机制,客观反思总结育人实效等不同维度,提出了思政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有效解决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实现其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构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从学理视角看,二者在本质上都隶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体现为或隐或显的两个方面。从教育伦理看,二者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注与尊重,构成同频共向的合力作用。从内在逻辑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育人宗旨契合,共同指向立德树人;协同的思政资源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协同的互动逻辑存在关联,表现为统领与递进。未来,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提升教育主体“思政育人”的过硬本领,建章立制,构筑二者协同的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抓好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从挖掘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团队、先进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监督、奖励体系;构建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的意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现对策来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思政课教师应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立足本职,上好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应有之道义;与各科任教师互动并发挥思政课程引领作用,是思政课教师应有之教育情怀;与其他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共建立德树人良好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五要",即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用好新媒体和新技术。针对总书记的指示,笔者结合自身思政课的建设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构建新闻思政、故事思政、文艺思政、践行思政、参观思政、影视思政六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为高效建设大思政格局提供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质,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包括找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思政元素的提炼;解决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难点: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重视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构建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点:优化教学督导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在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互补性,二者协同建设契合时代要求,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联结两支队伍,强化协同效应;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等层面提出了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着困境,这些影响着思政课育人功能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大思政"教育观的提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大思政"平台的搭建;构建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学队伍;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使得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这些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说明了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包括全校参与,共建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师协调发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