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国兴 《教育研究》2006,27(5):59-62
建构主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其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以及“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原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主动建构的。为此应该创设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性目标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了解学生原有的建构域,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建构积极心理品质;坚持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利用学科渗透的渠道,挖掘和利用有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科资源;营造有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建构境,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其学好这一学科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就是要从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关注学生的积极心态,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学生的潜力。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许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96-19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它面向全体学生,其目标就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笔者认为,对于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牢固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最后,本文用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只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科任教师重要的育人环节,本文主要从构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构建获得感体验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重视渗透要点、做好个别学生的精准辅导等方面阐述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本文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课的开设现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原则、模式及相关问题,以期为新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发现和增强促进个体、团体与社会发展繁荣的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幸福体验的重要源泉,应该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探索、运用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系列课程立足于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识、探索和运用,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优势,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用电影教学来培养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在一种体验氛围之中,逐渐形成的健康心理认知、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积极的思考导向。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积极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并从具有互动性的氛围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了进一步解析"积极体验式"教学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作用,探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从挖掘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情感释放,营造课堂互动氛围,强化学习体验结果四个层面,总结"积极体验式"教学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后,提出"积极体验式"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策略,希望为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的缺陷和问题,更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进行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让经受专业心理技能培训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利用朋辈辅导模式的互助性、易接受性与广泛性等优势与特点,调动更多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积极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中职生进行积极自我教育,构建中职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以完善健全中职学生的积极人格.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开展需要有效的路径支撑,课程是发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最系统、持久、有效的教育形式,区域化课程体系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本土性,是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方面。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人本位,构建了学科-经验-问题-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包括基础、辅导、发展、潜能开发四个目标层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细化为生命意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学习品质、生涯发展、人格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潜能发展等14个主题,采用指导类、探究类等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模式,在区域引领下进行校本化实施,推动了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异极显著.在高职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针对结果,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1942名中职学生,发现:(1)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等六大维度发展状况良好;(2)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爱、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为真诚、创造力和领导力;(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职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总体而言,除公正维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五个维度上,中职学生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男生在公正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5)与全国高中生比较而言,除节制维度中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高中生外,在认知、情感、人际、公正和超越维度,中职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高中生;除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品质差异不显著外,中职学生与全国高中生在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资源及实践活动匮乏等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设定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采用体验式课堂教学方式,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增加实践活动等,均可作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降低教学质量,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文章利用SPSS分析职业倦怠和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分析、线性回归等研究方法,研究得出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应从积极心理品质的智慧、勇气、人际3个维度,培养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品质是增强学生幸福感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S市中小学生为例,根据积极心理学家提出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设计和实施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状态尚可,不同品质发展不平衡,不同学段、不同背景学生的品质发展不平衡,有些品质发展状态与家长、教师的关注度相反,学生更认同“正强化”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策略等。这些结果对学校教育理念的反观和教育策略的改进而言,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心理韧性,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对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融合型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实施积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教育阵地,全方位融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各地10万名大中小学生分层抽样调查,建立了1个全国万人数据库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数据库,建立了全国性常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良好,各类积极心理品质“低水平”的人数比例很低;但在个别积极心理品质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不同学段、性别、年级和区域学生在各维度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中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