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林恩 《学苑教育》2024,(7):19-21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努力尝试创意性解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条件和契机,并融合“双减”政策,从教材内容搜集、教学方案调整、学生作业优化、课后服务组织等角度展开实践探索行动,以全面升级数学学科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故事学习内容比较有感觉,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故事内容,能够创造丰富的学习契机,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在多重体悟中成长学科认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蕴含丰富故事内容,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提炼出这些故事素材,设计一些故事学习活动任务,组织学生讲述故事、分析故事、演绎故事、应用故事,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让学生在创造性思考和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故事化设定,其趣味性更高,学生积极响应,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教师需要展开创新研究,以提升故事教学法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郭培玲 《学子》2014,(9):45-45
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这里所提出的“表达”不仅是学生运用语言准确陈述数学概念和自我思考,更为重要的则是这里的“表达”应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而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独特表达形式和表达习惯”。在数学课堂中,这样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表达”训练还存在一些空白。如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数学表达训练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微故事教学资源是基于北师大版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部分数学教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经验开发的,微故事脚本编写遵循知识线促“智育”、故事线促“趣育”、育人线促“德育”的“三线共育”原则,视频录制符合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三性标尺”要求。数学微故事辅助教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微故事助学法”辅助课堂教学;课外辅助通过课前教学知识预热辅以预习、课后辅助复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驱力,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以积极的故事情节适恰渗透德育,实现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楠清 《教育艺术》2023,(11):25-26
<正>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及广泛应用性等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其认知发展水平不高,且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往往认为数学学科中的运算、图形等知识抽象难懂,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数学故事包括数学家故事、数学历史故事与数学生活故事,具有人物性、思想性、真实性、历史性、生活性及趣味性等基本特征。教师将数学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利用故事的鲜明特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四基”“四能”,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于静态的教材,对探索过程和结果难以直观呈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梳理教学知识结构,进而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搜集教学素材并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崇冲 《江苏教育》2024,(9):53-57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相对抽象、难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很难依靠意志力维持主观能动学习。把数学故事作为内容或载体融入日常数学教学,融合学生与数学的特征,形成一种“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的动态化自觉、自主学习系统,有助于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识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为提升识字教学趣味性,教师适时引入故事内容,将识字与故事融为一体,其切合性是极高的。教师积极展开故事信息搜集、为学生创编识字故事、科学运用识字故事展开助学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识字体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学重点逐渐从提升学生成绩及其知识能力等方面,转移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方面,与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是学生提升个人能力的新标准,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逐渐渗透的新内容。文章从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入手,分析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阐述了“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结构化教学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结构化育人功能,能充分彰显数学学科的结构化育人价值。实施结构化教学,既要立足于数学学科“类”的知识建构,又要立足于学生“联”的认知统整,更要致力于学生“变”的思维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解构、建构、重构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结构化的学习中将知识融通、转化。通过结构化教学,教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主题式学习”的选择和应用,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正面支持。作为数学学科教师,需要建立“主题式学习”意识,利用多种手段展开“主题式学习”信息搜集整合行动,为学生推出鲜明的“主题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掘教材、知识梳理、活动组织、对接生活,都可以创造更多主题信息来源,教师对多种信息进行整合优化,能够理清主题设计路线,也能够创造更多“主题式学习”活动契机,满足学生学科学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内容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不同于静态的“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数学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数学”学科,而且有学生和教师,即人的介入,还离不了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由“数学”内容(本体性内容)、“学习”内容(条件性内容)、“经验”内容(实践性内容)3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将立场从“学科教学”转变到“学科育人”,探索“理论”引领下的“实践”,寻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的途径,在教学评价时从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数学教学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学生认识问题过程的各种心理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其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能够逐步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一已、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实际运用是未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生存情境”和“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对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深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内容较多,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要求相对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研学”,并对学生进行“引学”和“拓学”,以便让教学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现实水平”迈向“可能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先学”“研学”“引学”和“拓学”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要让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高中学生已能够逐步的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数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数、图模型,用图表示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将数学问题迁移到美术学科上来,使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用“画”导入数学概念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他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出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蝴蝶、风筝、风车、花坛等…  相似文献   

20.
段杰 《科幻画报》2022,(4):72-73
“大概念”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理解的具体表述,目前分学段分单元编写同类知识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关联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大概念”观,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合理有序的数学活动,整合同类知识的核心和本质,体会相关数学内容“大概念”,使学生在提炼、建构、运用大概念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