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它们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袁伟 《成才之路》2012,(2):70-70
正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提升阅读能力,这是新课标推广以来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望。学生只有做好有效阅读,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认真地阅读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中汲取好的写作方法,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激发写作兴趣,以读促写  相似文献   

3.
一、视通万里,思接万物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要求我们教师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原著之前先阅读作品的前言、后记和内容提要,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生字和新词的学习,一个阶段之后,可以把新词汇以"词汇超市"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展示。学生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极大地丰  相似文献   

4.
1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写作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所以教师一定注意学生书面语言的积累.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这是一种积累知识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他们把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课本为本,迷恋于做练习,占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必须让其广泛阅读,必须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环境。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课内、课外阅读能力,以便积累更多单词、短语等知识。只有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从容应对考场中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听力理解、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支柱。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那么读书的作用则不言而喻。我深信:教学生一年,为学生想十年,为祖国想百年!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气魄着实令我震撼,但更多的是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我是否抓住了"阅读"这条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是否也受薄薄的一本教材的限制,而忽略了真正广义的阅读。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话语;只有阅读,教师才能够给学生一个可以仰视的身影;只有阅读,才能让教师成为教师。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大量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学习呀!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开"源"就是要开掘作文的源头,把作文训练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流"就是要引导学生多阋读、多积累,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源"和"流"一起抓,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9.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10.
阅读环境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从容应对新时代的课外阅读。只有把握住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向和阅读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张建 《阅读与鉴赏》2011,(11):13-1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学生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在阅读指导中,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评注赏析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时使用工具书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磊 《黑河教育》2014,(11):41-41
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依靠长期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之火,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在学习中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利于课外阅读。"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广泛阅读,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演讲有助于积累词汇,我充分利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丰富习作资源学生要积累素材,才能写好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开设小图书角是同学们共同想出来的。他们认为自己家的书不够读,每人拿出两三本书放到班内的图书角,同学们可阅读的书籍就会大增加。我还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罢,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的示范,阅读教学的效果则要在作文教学中彰显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抓好阅读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加以训练;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达到高度结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和拓展知识面的一把金锁匙。要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人就当前影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及如何培育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张静 《黑河教育》2013,(8):35-35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知启智,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读书是快乐的,让他们愉悦地去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师生同读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保持恒久的阅读动力。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8.
王静 《考试周刊》2011,(62):78-78
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要有兴趣外.还需要广泛地阅读。唯有阅读,才能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这样的积累,既是写作知识的积累,又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只有丰富阅读积累,才能高质高效地“倾吐”,才会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积累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  相似文献   

20.
陈燕 《家教世界》2013,(8X):31-31
<正>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语。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不善于"倾吐",语言表达及其贫乏,究其原因,是学生语言仓库空空如也。该如何充实这个仓库呢?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量仅为30万字,小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量仅是103字左右。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满足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有些学生买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书,依然胸无半点"墨",笔下枯竭,何以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