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足球文化自觉是足球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体育强国的视域下,对我国足球文化进行反思,认为对足球文化有"自知之明"是实现我国足球文化自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足球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是实现我国足球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对足球文化发展途径的把握是实现我国足球文化自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的高职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汲取以往教学的成功经验,还要不断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环节,结合体育强国战略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将这一理念深入贯彻下去,并且将创新课堂内容作为首要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路径,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认为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健美操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缺乏落实、高校健美操课程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教师健美操教学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和学生健美操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等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的方案,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创新健美操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弥补教学手段匮乏、提升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健美操教学方案实施力度,普及高校课程改革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一国家战略要从促进青少年国民性形成、带动群体活动开展、提升竞技体育影响力以及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思考。研究认为,足球是一项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足球项目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项目以及群众体育的开展,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推广足球这项世界性运动,能够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力;足球产业的发展对改善我国体育产业落后的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较好的实施效果。随着我国体育强国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深度体育教学模式。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深度体育教学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体育教育领域,深度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建议高校积极探索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深度体育教学模式,以有效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我国五人制足球联赛也进入了发展期,各省均有较为正规的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且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足球项目的丰富和创新势在必行。文章以同时参加西安交通大学足球专项课和五人制足球专项课程的10名学生为例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为普通高校开设五人制足球专项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体育事业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体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强国视角出发,先对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然后阐述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出校园体育为职业体育提供人才储备,职业体育则对校园体育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园体育与职业体育融合发展的模式及走向,旨在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以期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体育整体实力,进而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目前我国校园武术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下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国家层面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保障,学校教学中“终身武术”思想的渗透以及“武医结合”策略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武术教师的职能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要求、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如何构建体育教学模式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高校体育教育要强化体育教学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理论实际联系,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的概念、内涵、文化以及它与阳光体育的关系等等进行研究,旨在使人们正确认识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普通高校足球教学中所遇到的足球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运用以比赛形式为核心组织足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以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比赛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了近10年来主要的足球教学方法,为近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国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每个学科有各自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而足球作为一项团队型竞技项目,在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足球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哪些作用,值得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为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体育文化,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建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坚定意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于奉献,这是中学生足球训练的理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认真研究体育学科教材的人文性因素,切实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积极构思足球教学方案,思考中学足球运动训练与足球教学的实施策略。该文分析中学阶段足球教学现状和加强中学体育社团建设,展现足球运动生机的问题,以及中学阶段足球运动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体育运动处方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创新模式进行探讨,并揭示了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以及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刘婷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2):139-140
阳光体育运动即指以体育教育为基础,以鼓励高校学生走进户外大自然为体育锻炼形式,发动全社会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之中。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滞后局面,并且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健身工程。文章以简述阳光体育运动和阳光体育教学的概念出发,通过研究阳光体育教学的特点,引出现行现状,借此得出落实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当然,开展高校阳光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需要长期坚持。由此可见,落实高校阳光体育教学不仅对体育事业本身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乃至民族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足球专项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有的足球专项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课时安排不尽合理,从而导致高校足球专项课教学质量普遍下降。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必须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足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郑旭东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5):60-61,6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从界定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层次,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当前高校有代表性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认为从发展趋势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