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晓颖  孙聪 《中国名城》2022,(12):62-67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早期建成的旅游型乡村面临着多方考验,景观的衰败以及微薄的营收难以维持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聚焦景观规划中易被忽视的乡村外部空间,从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运用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理论,总结目前乡村外部空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瓶颈,探讨文旅模式介入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价值及影响,进而提出多种景观优化举措。结果表明,在文旅融合模式下,文旅部门、文旅举措、文旅思想、文旅品牌和文旅规划五方面对旅游型乡村外部空间的更新活化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化植入乡村建成空间、旅游外显乡村自然空间的方式,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景观更新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新城区契合了大城市“创新驱动”与“老城复兴”两大重要发展背景,是由创新科技产业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重构集聚而形成的新空间模式。苏州西环路科创带是姑苏区实施做大做强科创产业战略、创新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内大城市老城区探索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模式。研究以苏州西环路科创带为例,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和创新科技产业升级双驱的实践模式,总结提炼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基于创新城区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正在提速,同时面临着缺乏整体统筹及动态适应性调整、市场需求与公共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长效活力机制等问题。深圳正从“世界工厂”向“创客天堂”和“先锋城市”转型,工业区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蛇口工业片区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和工业遗存集中分布的片区,是工业遗存更新和城市更新的重要实践样本。以蛇口工业片区工业遗存为例,归纳其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发展动态协调、政企协调与博弈共存、短期激活与长效运营共促发展等特点,并从规划策略、实施策略和运营策略等方面总结工业遗存更新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相似地区的工业遗存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山地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激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山地城市遗留了大量密度高、环境差的老旧小区、棚户区,以及低效闲置用地,这些空间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背离,亟需更新改造。以贵阳市老城区(云岩区、南明区)为研究实例,探究山地城市更新改造策略。首先摸清贵阳市老城区城市更新底数,并总结老城区目前更新存在的困境,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引导、容量控制、分类实施、政策保障的更新策略,最后提炼出几点适用于山地城市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历史街区更新保护措施的日渐完善,加强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和空间格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的重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历史风貌完整性保护较为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回民街还处于居民自行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功能结构与商业形态无法满足游客与居民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的更新改造。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使用案例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商业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游客人群调查,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与保护的不足,并提出西安回民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为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与地域特色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城区是城市文化遗产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近年来,在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采用循序渐进、有机更新方式推进实施历史城区遗产空间保护与活化日益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从历史城区文化遗产价值识别和历史城区更新需求评估两个维度,建立了历史城区"特征识别—分级分类"的有机更新框架,借助城镇历史景观的研究方法,梳理历史城区核心物质空间载...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至成熟期,进入了以整合资源、提升既有空间品质为目标的存量有机更新阶段。存量更新是激活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亟须探索出一条推动城市存量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对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存量更新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归纳存量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四本账”“新四合”理念、绿隔政策入手,对“王四营模式”进行解析,进而提出“王四营模式”的落地原则;以王四营乡的城市设计为例,从空间格局、功能配比、交通系统、景观生态等4个方面探讨空间规划布局的设计思路;从功能组织、立体复合体系、建筑细部等3个方面探讨建筑单体重构的策略及内容。梳理城市存量更新设计研究的思路,为其他地区存量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环境设计专业是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可以为企业培养环境设计类人才.该文通过论述景观风貌和景观感知概念,提出了基于景观感知下的大学生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原则,同时结合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大学生环境设计教育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将实训、项目案例、问题导向等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9.
传统街市作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生动体现,是当前城市更新面对的一种特殊的自发性空间类型。以具有300余年历史的晋城水陆院街市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形态梳理和街市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分区和断面形态进行分析,并从群体层面对自然条件的泛适应、行政管治的弱遵守和临街竞争的分化应对,以及典型个体层面对行为的生产与涌现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摊贩主导了水陆院街市中共有性的生产、维系和发展。深化了对于传统街市的认识,并从平台建设、道路交通与建筑基底3个方面为传统街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叶智耿  陈松乔 《职业圈》2008,(3):121-122
进度控制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内容,进度计划的动态更新则是进度控制的难点,文章由此论述了进度计划的更新方法及其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色彩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保护城市建成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及协调城市传统风貌区与周边建成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视知觉理论,结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划定风貌区周边片区色彩景观研究范围.从色彩景观评价和认知维度,采用MATLAB平台自拟程序...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扶贫的重要方式。因为地理空间的改变,扶贫移民面临生计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社会文化资本的断裂,远距离扶贫移民尤其明显。移民新村建成后,村民为了更好地生活,主动寻找以往生活的痕迹,重建自己的舒适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新村的认同。以甘肃D村为例,移民村充分发挥主体性,以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延续重构了新村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仪式习俗,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话语,达成了一致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促进了这一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介艺术嵌入历史文化实体空间,成为历史文化空间的一部分,能够延伸人们对历史文化空间的场所体验.不同于真实的物质建造,数字媒介艺术可以在不改变已有物理空间的前提下,为参与者提供易于理解的文化信息和复合的感官体验.这一特定类型的数字介入不仅为历史文化空间的更新提供新的设计策略,而且进一步将原有的历史文化空间转变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古城区往往因为建筑保护等原因加剧机动车停车供需矛盾.探寻各种缓解停车问题对策的基础是准确掌握实际停车需求.实践中,传统依赖人工调查采集或者停车场抽样数据的方式存在精度维度较低以及不可持续等缺陷.研究以苏州为实证对象,利用交通卡口等多源数据,提出一套目标区域停车需求估计,以及...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以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为底线,通过建筑外界面视觉感官建立第一印象,通过建筑文脉符号加快信息传播及接收速度,通过开放公共的内部空间体验加固信息传播效果,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丰富建筑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公众感官体验。最后提出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拟态传播环境促进建筑信息传播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发展已步入存量提升阶段,城市保护与更新工作愈发重要.城市形态类型学是一门分析城市物质要素形态特征、总结城市形态发展内在规律的学科,对指导城市保护与更新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城市形态类型学理论的剖析,构建可用于传统城市形态类型分析的8个研究要素:区域、城镇、三维空间、街道网络和街道、街区、地块、公共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为例,通过综合运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多元异构时空数据分析、历史信息比对等技术手段,展示了复合历史空间导向的数字化保护与更新实践.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历史街区的大场景进行纹理数据采集,构建整个历史街区的三维数据模型.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为历史街区更新构建合理的历史空间形态框架,并对历史街巷...  相似文献   

18.
城市非正规景观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地域现象:贫困人群涌向城市,自发集聚于城市边缘地区,形成贫民窟、棚户区和城中村等.虽然与都市现代性格格不入,但已成为贫困人群融入城市的路径,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非正规景观——宁波大学南门口非正规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