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金色的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到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一颗翱翔在38万公里奔月“天路”上的“中国星”,在2007年的金色秋天里,无疑是万里长空中耀眼的星辰。 “嫦娥一号”10月24日从彝海凉山峡谷中腾飞,11月26日从月球轨道传回第一张照片。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解放军报》记者始终在追寻着“嫦娥”的翩翩身影,共采写出消息、见闻、通讯、评论、专访等新闻稿件近百篇,策划组织“探月专号”专版7个,还依托“中国军网”进行了网络直播访谈,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本文记录了军报记者在这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7,(11):F0002-F0002
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我国第一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伴着烈焰腾空而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香港)2014年7月21日,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联合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香港科学馆揭幕。展览展出20多组实物模型和互动展品,包括嫦娥三号的着陆器、玉兔号月球车、长征火箭、模拟发射场和遥控月球车,介绍嫦娥一、二、三号任务取得的成果、探月工程和月球的科普知识,以及香港参与嫦娥三号任务的科研工作。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图为观众在"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上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黄本强摄  相似文献   

5.
李敏 《新闻实践》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传媒的目光又齐刷刷地投向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10月24日成功发射。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派出记者现场采访此盛事。作为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史记 《传媒》2008,(1):76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2月11日第31期发表了一篇<"嫦娥"照片可能错了>的文章.文章认为,"嫦娥一号"发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存在差错.  相似文献   

7.
随着"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人们对"嫦娥一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文化热、天文热、旅游热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正如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说:"嫦娥探月不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民科普课,更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应建勇 《新闻实践》2007,(12):30-31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时刻: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腾而起,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10日至2012年11月12日,新华社组织了"你好,中国"微博采访团,这是中国主流媒体十八大前一次大规模的微博行动。采访团历时两个月,纵横数万里,不仅是一次全媒体报道,更是一次传统媒体与市场、受众"零距离"互动的真实运作。作为采访团的文字记者,在此为您讲述这一不同寻常的报道经历。  相似文献   

10.
刘国林 《青年记者》2007,(23):43-44
今年10月,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闻事件。临沂市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位普通物理教师王成昌,受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邀请,作为全国唯一一名特别观众,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一下子拉近了这个话题与山东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确定发射到成功运行,牵扯了国人太多目光,说它是重大新闻事件一点不为过。一年当中非程序性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并不多见,这正是主流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绝好机会。面对竞争,记者怎么才能更好地彰显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21,(2):12-14
环月降轨 从距离月球38万千米之遥的地球到距离月背100千米的环月轨道,"嫦娥四号"离月背越来越近了. 根据既定方案,"嫦娥四号"要从距月面15千米处开始动力下降.因此,飞控中心首先要对它进行环月降轨控制,将"嫦娥四号"的飞行轨道从100千米×100千米的圆形轨道调整为100千米×15千米的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13.
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即将升空之前,包括当代中国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就同时推出了与航天科技有关的图书,试图搭车"嫦娥一号"风行书市.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媒体从业27年,亲历了传统媒体从"独大"到"式微"的历程,亲历了从"无冕之王"到"跌落神坛"的隐痛,亲历了传统媒体人在逆境中寻找生机的困惑与挣扎。在传统媒体陷入困境之时,很多离职或者在职的记者、编辑们纷纷转战百家、头条、大鱼、一点资讯、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一个传统媒体记者进入到"自媒体"之路,是如履平地?还是处处关卡?新年伊始,我用了43天的时间,在百家号走过了一条从"自媒体新手"到"自媒体初级作者"的闯关之路。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全区有100余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致富。从1987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以来,各路记者对此已进行诸多关注,几乎所有角度都被老记者们尝试了个遍。一位女记者一年里过半时间“蹲”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跑农口”方向。  相似文献   

16.
《航空档案》2008,(1):8-10
中新网讯,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飞控中心揭开图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工业第一系列我国第一艘2.4万吨油轮"大庆61号"由大连红旗造船厂制造,于1974年6月22日建成交工。油轮从最初设计到建成交工仅用了13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设计时间短、建造周期快的新纪录。为了满足原油运输需求,交通部向大连红旗造船厂提出建造2.4万吨油轮的任务。要求以运原油为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1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2时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张晓祺 《军事记者》2010,(11):73-73
"嫦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在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遨游太空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不知疲倦追逐"嫦娥"的人。他们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拿着麦克风、揣着笔记本,“围追堵截”着每一个新闻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紧张忙碌,才有了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  相似文献   

20.
贾永  李宣良 《军事记者》2007,(12):20-22
正在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把"嫦娥奔月"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遥望"嫦娥",当我们为中国航天人在太空中留下的中国新高度而自豪的时候,他们身上所彰显的中国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