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忠新 《内江科技》2007,28(4):62-62,64
本文对死亡赔偿从法律上进行了剖析,指出死亡赔偿乃是对死者近亲属之赔偿而非对死者生命之本身,质疑户籍标准之合法性与公正性,并对我国死亡赔偿模式、标准之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脏死亡”不再成为人死亡的唯一标准。2003年4月10日,武汉同济医院对外公布:该院已经于2月25日首次对一位61岁的毛姓患者实施了脑死亡诊断标准。据悉,这是我国内地首次实施脑死亡标准。  相似文献   

3.
唐伟元 《科教文汇》2008,(34):210-211
应在侵权法中统一规定死亡赔偿制度,以改变现今的立法体系上的混乱问题;应对受害人丧失的生命作出直接的赔偿,并统一名称为“死亡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城乡同一,以体现生命的平等,其性质为惩罚性赔偿,重在预防功能;应对受害人未来预期收入的损失,统一称为“预期继承利益丧失赔偿金”,其计算标准则依据城乡不同标准计算,以体现赔偿的合理差别。  相似文献   

4.
据环境科学家统计:2004年,中国城市中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造成这些死亡和健康损害的原因是灰霾天气。灰霾天气是由大气中悬浮微细粒子(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的。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微  相似文献   

5.
生·死·性:遭遇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给人类的生殖、死亡和两性关系带来严重的挑战.人类将如何选择生育、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对待两性关系是我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生命伦理学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研究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但无论如何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无法逾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杨国新  张九峰  陈如意 《科技风》2011,(16):275+277
根据近年来统计,在建筑施工现场触电死亡人数占各种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8%。主要原因为施工单位对临时施工用电重视不够,对施工用电有关规范标准学习理解不透彻,对有关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资金投入不足,而客观上建筑工地环境复杂多变,也给施工用电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休克是在患者机体受到巨大创伤刺激与组织损害之后发生的一种以微循环障碍作为主要表现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伴随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导致发生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内脏损害和缺氧等问题。创伤性休克死亡因鉴定标准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成为了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罗强 《知识窗》2013,(1):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郑少敏 《知识窗》2013,(3):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点点滴滴     
降温延迟死亡“什么是死亡”?你也許会很快地回答:当机体的呼吸与心跳全部停止,瞳孔失去对光綫的反应的时候就是死亡。可是医生的回答就不会那么簡单了,因为按照現代医学概念,死亡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它分为两个时期:起初是代謝水平显得很低的临床死亡期,尔后才是机体內的細胞与組織发生了不可恢复的解体——生物学死亡期,后者才是真正的死亡。在临床死亡吋,虽然呼  相似文献   

11.
高宇 《科教文汇》2011,(26):64-64,97
"死亡"哲学作为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打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抗死亡,即对抗对死亡的恐惧。西方哲学中主要有五种对抗死亡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有利于人更理智地对待人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死亡与长寿     
古往今来,人们千方百计想长生不死,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长生的办法,因此如何征服死亡,就成为当代科学家继续探索的课题。死亡的情况很复杂,一般可分为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两类。正常死亡是由于人的机体衰老,生命的活力枯竭,这是属于老死。有些人由于患病,生理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这是病死。还有些人长期修心养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通常不会相信那些无法想象和描述的事情,但却对“我们终将死亡”这件事情深信不疑。每当人们谈及死亡时,感受总是惧怕的、逃避的,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这是人类必死性和生存意志的冲突所导致,但也有部分的人对死亡的感受是豁达的、积极的。人们为何对死亡产生恐惧情绪?首先是死亡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死亡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它终将发生,但是它何时发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其次,死亡的过程、感觉是怎么样的,我们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4.
张琴 《知识窗》2015,(2):81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归宿,生命也因为面临死亡而精彩燃烧。面对死亡,人们总是惊恐的,但是泰戈尔却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死亡明朗而豁然接受的心态,他打破常规地在诗歌中解析了对死亡的理解,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本文对泰戈尔诗歌中的死亡意象的分类和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人体器官移植是医疗科技的重大成果.与一般医患关系相比,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发生的侵权问题也呈现出特殊性.人体器官移植侵权问题有着深刻的法律、医学乃至伦理根源,我国立法应对器官权的法律地位、死亡标准以及器官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进行必要的确认与调整,使器官移植中的侵权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16.
朱勇  陈晓东 《金秋科苑》2010,(22):122-122,124
目的:研究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以及周平均露点温度、周平均气压和周空气污染指数等混杂因素后,研究周平均温度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全体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6.1℉和>76.9℉时;男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8.2℉和>75.9℉时;而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是在<44.3℉和>80.7℉时。结论:低温和高温都是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但女性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危险温度范围要较男性窄。  相似文献   

17.
以事故死亡人数等级为标准,统计2008-2012煤矿事故发生频次,以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事故致因主要成分,用Matlab编程技术实现算法。分析表明:煤矿事故由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构成,两者事故致因基本一致。研究结论可为煤矿事故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口生命表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项重要分析技术,简明而直观的反映了人口数目因死亡而变动的过程,而死亡概率是生命表中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它的精确程度将直接影响着生命表质量的高低。大部分的文献都认为指数死亡概率比伐尔死亡概率精确,本文的观点恰好相反,我们认为,伐尔死亡概率比指数死亡概率要精确。  相似文献   

19.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王翔 《科教文汇》2008,(26):71-71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死。而是由死观生。它使学习者从省思死亡中,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珍惜和热爱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从而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死亡教育在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