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他捧出厚厚的几卷新闻作品剪贴本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些文章竟然出自他──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金凯辉大校之手。作为全区军训部门的负责人之一,他的生活一年到头始终是个“忙”字。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余凯辉同志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业余报道以来共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1000余篇,连续匕年被新闻单位和宣传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新闻工作者。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他四次荣立三等功,并于1987年被解放军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同许多踏上新闻之路的同志一样,余凯辉由一名连五个“W”都弄不清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他的单人房间看到那3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十分惊讶。入伍7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军地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op多篇(幅),先后12次在军地新闻单位获奖,连续4年被《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三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得此殊荣者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新闻干事任广军。从小向往绿色军营的任广军,1990年3月走出“南阳盆地’步入了“绿色方阵”。在学生时代,他就喜欢舞文弄墨,在家乡的小报、校园文学刊物上,他的习作时不…  相似文献   

4.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叽会在他那简陋房间里,看到那厚厚的剪报本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不禁令人振奋,同时不免有些惊讶。他就是驻黄海前哨某部新闻干事张雷,入伍7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文字作品)600余篇(幅)。其中,摄影作品17次在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中获奖,10次立功受奖一先后被6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近日,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的张雷.1989年3月,从家乡安徽入伍,来到渤海前哨小岛上…  相似文献   

5.
说方宏向潇洒,不仅是他拥有1.78米身高的英俊外表,更主要的是他在基层部队新闻报道工作岗位上短短4年时间内就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电台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250篇(幅),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幅)。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4年,就连续3年被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你若再仔细翻翻他桌上厚厚的剪贴本,再从他周围同事那里打听一下他的成功秘诀,你就不难发现他于新闻报道工作这行中饱含着一股搏劲。难怪有人干脆送给他四个字:能争善博。说方宏向能争善搏,这得归咎于他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6.
要说报道员偶尔“捡”条新闻.不足称奇。可要说一个业余报道员在3年里靠着“捡”新闻.竟然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70余篇稿件.就不得不叫人“拍案惊奇”了。然而.沈阳军区某炮兵旅下士报道员陈怀志.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捡”新闻的人.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新闻写作向文学借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最多的。在坚持和确保新闻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一些文学手法为表达新闻事实眼务,使报刊的面孔生动活泼些,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1、像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 新闻写作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因而新闻要成其为“新闻”,就应当象文学作品一样抓特点,一定把要“这一个”信息捕捉住,并准确形象地传达给读者。 我们的新闻写作写得千篇一律,原因就是只陈  相似文献   

8.
在“格子田”里辛勤耕耘了5年,300多篇稿件在报刊电台“露脸留声”,其中16篇作品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战士报道员──石磊。人不可貌相。面对身高只有1.70米,脸色清瘦,貌不惊人的地,笔者很难把他与那见报稿数联系在一起。但当我们细嚼品尝他那4大本厚厚的见报本时,他的形象“高大”起来。当笔者问及他是怎样在报道岗位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时,他眨闪着那双睿智明亮的眼晴,腼腆地一笑。入伍前就曾是“真、善、美”文学社社长,在全国性《学语文》、《中学生作文》刊物发表10多篇文学作品,有3次获奖…  相似文献   

9.
也许由于职业的敏感,一踏上江苏省泗阳县这方新闻人才成长的沃土,就得到一条线索:县委宣传部部长原是一名退伍兵报道员。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此问号很快在与庄部长亲热的交谈中得以拉直,笔者仿佛看到,在新闻成才艰辛之路上,走来一位不倦的跋涉者,他虽说在新闻之路上已经历过23个春秋的风雨,但他仍然精神饱满地在新闻之路上前进迄今为止,他已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上搞2000余篇.充后有65篇新闻作品获得各类全国性新闻奖。从军统就“金刚钻”庄勇1974年参军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军营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及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使地利用一切…  相似文献   

10.
目睹了沈阳军区某装甲师新闻干事周琳的作品剪贴和获奖证书,实在是令人佩服。作品剪贴厚厚的7大本,30本各类新闻稿件和摄影比赛获奖证书,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他入伍10年之际出版的个人新闻作品集《镜笔军旅》一书,更是字稿与图片作品并驾齐驱,一手摸着两条“鱼”。他已发表1500余篇(幅)的新闻作品.并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1.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2.
“做好一个人民的记者”———石西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杜翔石西民同志是我党“宣传文化方面杰出组织者、著名报刊活动家”。作为石老的同乡晚辈,我从小就听说有关石老的事迹,但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却是在他逝世10年后的今天。展读他的新闻作品和晚年回忆录,我为那...  相似文献   

13.
郭老与报刊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的一位先驱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投稿和创办刊物起,就与报刊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一贯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学习与研究郭老在各个时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对于进一步了解郭老的思想发展和他对我国报刊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一、郭老学生时代与报刊一九一八年夏天,郭老在日本福岗九州帝国大学念书的时候,苦于“国内的新闻杂志没有机会看见”和“不屑于看”,就和同学成仿吾、张资平等酝酿自己办一个“同人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当代传播》2002,(2):88-89
2001年金秋10月,在昌吉召开了第十一届新疆“新闻奖”摄影作品、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这是进入21世纪新疆新闻摄影界第一次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前十届评选会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新疆新闻摄影事业和报刊使用新闻图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新闻图片精品,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及报道效果,并形成了新疆新闻摄影的特色。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报刊也步入了“读图时代”。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  相似文献   

15.
刘永成的名字读者并不陌生,刘荔的名字也很响亮,不知道的人以为前者是男子,后者是女郎。其实就是一支“笔杆子”,只不过一个是写新闻的真名,另一个是写文学作品用的笔名。刘永成不是新闻干事,然而看了他发表的作品会让人大吃一惊,五六个大档案袋里装的全是他心血的结晶,要是拿出来张贴展览,肯定要从他家里贴到走廊上去。他发表的新闻作品从国内报刊到海外报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经常能听到他的录音专访。刘永成在机关分管群联工作,平时可谓是个大忙人,领导没有赋予他写稿任务,而他结合工作发奋写稿。他见诸于报端和电台的每…  相似文献   

16.
轻轻地说话,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做事,他就是刘波.可是“人不可貌相”,在他的名下,有一个与他外表不太对应的美誉——“新闻获奖专业户”.从1981年到1994年,他获得中央、省级新闻文学奖18次,年年都得好作品奖.刘波用他一摞厚厚的奖证为洪湖有线广播电视台争得了名誉,同时也展示了这个30刚刚出头年轻记者的美好前景.当人们羡慕刘波、夸奖刘波的时候,不禁问他,这连连得奖的奥秘在哪里?可刘波只是轻轻一笑;“那些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就不再提了.表面上平平静静的刘波,内在却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观察新闻,观察生活的火眼金睛,火一样的工作热情,雷厉风行的采访作风……刘波采访,不但有一股拚劲,而且有一股赖劲.在他已见诸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的20多篇论文中,初步建立起他自己的新闻采写“理论系统”,如:“文外功夫说”、“新闻攻关说”、“新闻艺术说”、“新闻边际说”等等.至于“赖劲’那就只是“文外功夫”的一个道道.  相似文献   

17.
翻开刘德联七八本厚厚的报刊剪贴,消息、特写、通讯等多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映入眼帘,共计2000篇之多。熟悉他的人说,他把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汇合成为做好新闻工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杜邦“特氟龙”事件、家乐福“进场费”风波、麦当劳“消毒水”事件、长虹“海外受骗”风波.直至刚刚发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面对如此棘手的事件.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公关魅力。企业新闻发言人是指当企业有新品问世、重大项目引进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媒体面前.全权代表企业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公关高手。  相似文献   

19.
作品如人,人如作品。这是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员何书远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何书远原在云南省军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地融文字、摄影、摄像为一体,使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红红火火,他本人也硕果累累。10年来,他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630多篇(幅),并多次在全军、全国获奖。他的作品中无不透出他为人求实,对新闻求真求精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奥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何书远自搞新闻报道的那天起,他就告诫自己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不是自己亲眼目睹或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核实准确的事实坚决不报。一次,他为了拍到一些战士在猫耳…  相似文献   

20.
自从报纸一出现,新闻作品也随之出现了,大约是新闻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吧,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新闻笔调”。引起人们忧虑的“新华体”、“新闻八股”,其实也是指的它的笔调。30年前,老舍同志对首都新闻工作者作报告时,一开头就讲了新闻笔调的危害性。他说:“在西洋搞文艺的人就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作家,一种是新闻记者,新闻记者也可能进行创作,也可能写出一本戏剧、一本小说,但是他的新闻笔调却是他的致命伤,他很难由一个新闻记者变成一个作家,这就是吃了新闻笔调的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