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乡教育差别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较其他学科容易,所以农村初中可以对物理学科校本课程先进行开发,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带动其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下,如何构建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精品课程是当下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运用校本课程建设理念,有效融合先进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视角,对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及融合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期助力高中物理校本课程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学科教学亟需课程之外的优质校本课程。对此,乌鲁木齐市信息技术工作室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中拓展部分与学科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开发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课程大纲及教材。大纲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目标、内容与结构和教学模式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并进行师生评价。通过研究发现特色校本课程在核心素养社会参与维度的实践创新、技术应用、问题解决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项目释义姑苏文化课程,是将姑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把姑苏文化的浸润和传承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构建系列校本教材,统筹安排课程实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形成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姑苏文化"精品课程。项目内容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学校将姑苏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在语文、数学、历史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呢?一点要求:以《科学》学科为基础学科,融合《品德与生活(社会)》。结合我对STEAM课程的粗浅认识,并依据构想进行的浅研究和校本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借鉴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不足之处着手,将研究方向和创新点确定为:应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理论,结合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开设《中学生礼仪》校本课程的实践经验,探索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理论和实践规律。  相似文献   

7.
突破以知识逻辑建构的学科课程和缺乏有机统整的校本课程局面,需要找到学校课程融合创生的突破口。学校课程融合本土资源、三级课程融合、学科课程五育融合是有效的突破口。融合本土资源是把当地知名物产等资源选编重组,挖掘育人因素,融入课程设计;三级课程融合要综合分解各学段、学科、单元章节的核心素养落脚点,加大学科内学科间内容融合,模块化改造学科整体,并把学科课程融合延伸到课后服务;地方课程特色化融合可采用专题或模块形式呈现;校本课程个性化融合可采取特长选修、社团活动、走班教学等方式落实。探索建构学科五育融合课程,向内挖掘融五育即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五育因素,合理设计育人目标,融合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向外延展融课程可采用项目式课程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学科+"课程改革是以学科融合理念为基础,以某一门学科为逻辑起点,推进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和生活与技术等方面的整合。"学科+"课程校本实践的探索主要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倡导学科融合和开展综合实践等路径展开。未来,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基于学生成长需求架构"学科+"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特点开展"学科+"课程实践,基于教学实践需求建立"学科+"课程平台。  相似文献   

9.
近期征稿     
《基础教育课程》2015,(1):35+52
课程建设课程是实施育人目标的载体,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如何将三级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如何将三级课程有效整合?学科课程如何建设?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我们关注:区域性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关于中小学课程建设的课题项目研究和相关成果;关于各层级各学科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成果;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或特色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如有上述研究成果,请发给我们。  相似文献   

10.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中主要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不是工具性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校本地理课程资源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从而也最容易把学生的思考引入其中,而校本地理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校本地理课程呢?一、校本地理课程结构的构建校本地理课程的结构,是指校本地理教育所依托的各种课程形态及其结构关系。建立合理、完整、有效的校本地理课程结构首先要符合以往地理教学的成功实践,能把以往地理教学中各种…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如何突破?如何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二届全国初中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上,我们特设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全国初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的八位校长,聚焦课程改革中的这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校长们精彩的发言和激烈的思想碰撞,激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设计适合本校学生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问题作一些探索实践。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定们,制定校本标准和编写实验教材的思路,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从农村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出发,研究校本课程在农村初中开发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农村初中开发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立美”课程的核心价值指向美的教育哲学、和谐的教育生态和完整的育人功能。“立美”课程中,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了横向成块、纵向成列的课程结构。美学视野下的学科课程、艺术融合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是国家课程的主要内容。儿童美学启蒙课程、综合实践超学科探究课程、同伴学苑课程、魅力艺术课程、“臻美旅行”德育实践课程,让校本特色课程更有张力。通过完善课程质量监控手段、优化课程教研机制、打造团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课程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论语文校本课程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校本课程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前者主要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后者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同时又涵盖了其他学科,它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价值取向上,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去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发展;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则注重从实践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以语文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都有相对的确定性;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小衔接”,构筑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核心工作。衔接中小学教育,关键是依据教情和学情,纵向整合中小学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培育学科特色,建构起适应学生持续发展需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优势,这是单设初中或独立小学难以办到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现教育教学发展与学校实际、地域特点、学生需要相结合,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出发点。初中数学在知识构架、思维要求等方面与其 他学科有着较大差异,其在学生发展中既扮演着认知工具的角色,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 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时,必须与新课改、新课标要求与导向相契合,在确保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塑造和培养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互促并进,为学生发展提供助力,为教学效率提升带来帮助。 :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任重道远的课题。本文就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开设《情境模拟礼仪修炼》思想品德校本必修课的尝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呼应和互动的关系,只有妥善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有机地整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促进师生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拓展的解释是"开拓扩展","拓"是"开辟、扩充","展"即"展开"。国家课程二度开发系列的学科拓展校本课程虽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不少学校和学者已进行了实践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