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教授转折关系复句时,经常接触到转折关系,什么是转折关系,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中将正句与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称之为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头的分句不是顺着前头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版)前边分句先说一面,后边分句不是顺着前边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前边分句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这就是转折关系.(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  相似文献   

2.
《回忆我的母亲》中有一个二重复句,几种教学参考资料或学生练习测试的参考答案都把其层次划分为: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因果)②今年不比往年健康.(转折)③但仍不辍劳作,(递进)④尤喜纺棉。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层是转折关系(有转折连词“但”表明),层次划分在上文所标的②、③之间;所标③、④之间是第二层,为递进关系(有表示递进意义的副词“尤”表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个二重复句到底是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究竟是因果复句,还是一个复杂单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复杂单句,不是因果复句。  相似文献   

3.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5期斯尔螽同志的《怎样教学多重复句》一文以后,觉得这篇文章对多重复句的分析有一些问题,这里提出来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一、把几句话当作一句话。多重复句虽然层次复杂一些,但仍然是一个句子,并没有打破句子的界限。它的层次关系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作者所分析的“多重复句”,有不少都不是一个句子,而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例如文章的第1例; 那天天气很冷,‖(并列)漫天大雪。|(转折)但会场上热气腾腾。(《地质之光》)  相似文献   

4.
正确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题目涉及的是八个词的用法;实际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1)中“是一位很英明的君主”与“非常孝顺”不是对立的,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因此两个分句不能用转折连词“但是/然而”来连接。这就把C、D两个选择项排除了。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版初中《语文》第四册“语法·二重复句”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句:①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教材认为这个句子“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层”。为什么说它只有四个分句而不是五个分句呢?因为“用它”是“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共同的状语,“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只能算作一个分句。可是,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  相似文献   

6.
第六节多重复句一、多重复句及其特征内部包含两种(以上)意义关系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试比较: 1、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2、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例1分号前后各有一个分句,每个分句各从一个角度阐述共产主义风格是什么,它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并列。例2则不然,一共有四个分句,第一、第二两个分句与后面第三、第四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第二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第三、第四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和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有些语文教材在分析这句话的层次关系时,把它列为二重复句。这句话果真是二重复句吗?否。这句话是只有一个层次关系的单纯复句。“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是一个分句(单句),“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连词“不管”和“尽管”很容易相混。从字面上看,它们有些相似;从作用上说,它们完全不同。“不管”相当于“不论”,用于无条件句的前一分句,表示不受各种可能有的情况的限制,为后一分句归总某种结果做准备;它跟后边分句里的“都、总”之类相呼应,构成“不管(不论)……都”的格式。“尽管”相当于“虽然”,用于转折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先让  相似文献   

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转折句,第二分句对第一分句是个急转。“千古”是古而又古;或说是久远的时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千古兴亡多少事”,词义相同。从本句看,似以第一说为简为宜,意思是“江山千古(如是)”,只是由于词的格律要求本句是仄仄平  相似文献   

10.
复句中的分句常有承前省略主语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句的主语而省。如“他常常扛着钓鱼竿,∨去河边钓鱼。”(《钓鱼》)(∨表示省略的主语)。但有时候,下面一个分句主语不是承前一分句的主语而省,而是承前一分句主语以外的其他成分而省,这也叫做“暗中更换主语”。它是承前省略主语的特殊形式。小语课本中通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7页说:“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是:第一步,先要从整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多重复句大多数是能先分为两个分句的,但也有不少是不能分为两个分句的。象下面的多重复句就非先分为三个分句不可: 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88页)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第一层是三个分句并列。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亦我所欲”的“亦”我们一接触《鱼我所欲也》章,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就是“亦”。开头的三个“亦”,都可作“也(是)”讲;一到“生亦我所欲”的“亦”,要按“也(是)”讲就再也无法讲通了。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前三个“亦”都是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类同关系,它在一个分句中,说明它和另一个分句是并列的;而“生亦我所欲”,却和下一分句构成另一种关系。揣摩“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意思,可知它的前面省略了转折连词。而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课堂上,老师提问:“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了什么?”好几个学生回答:“小猴子看见了玉米。”这种回答,应该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读懂这一个句子:“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这一句话有四个分句。第一分句是结构完整的句子,第二、三、四分句都是承前省主语的句子。第一分句是回答老师问题的依据所在,其结构是:  相似文献   

14.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关联词虽然没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它们对分句问的联系及整个句子的意思的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明的作家总是恰如其分地运用关联词语,以使句子意思的表达更清楚,更具条理性,而且还能使文章叙述更具体、描写更生动。转折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句子:(1)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太阳的光辉》)这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复句,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人们常分辨不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句子的前置状语,表示递进关系。”(王燕儒《识别多重复句的几  相似文献   

16.
部编初中语文第六册在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的三次印刷中,都对知识短文《多重复句》进行了修改,并且越改越好。本文打算就其中的几处改动,谈谈教学多重复句的两个问题。一、多重复句是否都可以首先“划分为两个分句”? 在谈到如何划分多重复句时,七八年本说:“第一步,首先要从总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七九年本上说:“第一步,先从总体上分析,找出统帅全句的结构关系,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这是第一个层次。”八○年本上说:“第一步,先从总体上分析,划出构  相似文献   

17.
“安慰”谁?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对于“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一个分句,某些教材串讲成“那刘和珍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我认为应讲成:“那我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即安慰的是”我”(作者),而不是死者(刘和珍)。 从这一句的语法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假设复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第二分句的主语蒙前被省略,如果补上主语,则这两分句为“倘使我能够相信真  相似文献   

18.
关联词语相同而内在结构不同的同形复句大量存在的事实提醒我们,分析复句层次,应着眼于句子的内在意义和内部联系,关联词语只是一种借助。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汉语的“意合”色彩很浓,如果对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对复句的句意侧重理解不同,可否导致不同的但又都是正确的切分呢?答案是肯定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中的那个复句(“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  相似文献   

19.
有些转折复句的偏句、正句可以进行互为逆向的倒置转换,这种句法变换的分化是由于复句关系构建的语义差异所致,转折复句的构建受制于分句间的两层语义关系:一是分句意义相互的语义反向性,二是分句所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相互关系。文章分层论述了上述几点及其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相仿于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可具体分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等.要正确辨析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的是看句子意义的联系;同时像复句一样,关联词语也标示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过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成对的,而句子之间的关联词往往是单用一个,并且不用前句,而用于后句的开头.各种关系常用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