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利荣 《云南教育》2001,(21):42-43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及其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观察测量的活动,以便使学生直接感知1公顷有多大,练习中还安排学生测量学校操场,了解本区本乡的面积等活动,从而建立公顷的表象。通过例题、练习的具体推算,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及其与平方米间的进率。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先复习计算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以及…  相似文献   

2.
四年级认识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总是弄错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困扰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通过分析与思考公顷的产生和演变,站在系统的角度上去考量面积单位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正确运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计算单位——公顷,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了解1公顷有多大,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  相似文献   

5.
<正>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往往因为缺少体验和观察视角而感到学习困难,难以建立表象。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如何基于教材研读确定本课的关键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呢?一、教材研读理脉络学生在“公顷和平方千米”之前,已经学习过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具备了认识图形面积的方法,积累了建立直观表象的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l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相似文献   

7.
【背景】“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公顷”是个相对抽象的面积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远远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所以要解决这个重难点,笔者认为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建构,使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加深对1公顷的感受,从而逐步构建1公顷的表象。  相似文献   

8.
公顷的教学属于概念的教学,概念内涵的理解对学生却非常抽象,课前学生认识的面积都是可以用直观的形象来表示的,而公顷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属于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表象,怎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公顷与平方米的互换计算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地积单位“公亩”、“公顷”以及“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的计算及其单位间的化聚。教学重点:公亩、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化聚。教具准备:标杆八根;进率卡片;十米长测绳一根。课前准备:用八根标杆分别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认识公顷》第81页。 学前分析: 1.内容分析 “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要比较正确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平面、面积来进行大量的感知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以及各单位间的进率。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对土地面积单位有一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的认识、两个相邻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其实际应用。与通用教材相比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这部分内容由原来的六年制第九册提前到第七册;二是大大简化了土地面积单位(废除了“公亩”)。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实际操作、实地观察、引导推想等活动,以便使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表象,通过具体推算得出相邻两个土地面积间的进率,在实际应用中突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着重单名数的换算。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符合学生的认以特点,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3.
邱廷建 《云南教育》2000,(23):40-41
“九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应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5单元“土地面积单位”一节,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好教材,教学时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组织学生到实地去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的这一道理。   一、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和观察,建立“ 1公顷”的面积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教…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平方干米及其与公顷的简单换算。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的基础上,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2.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方法。三、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填空(用投影出示)。(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平方米,也就是()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2)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立地,它的面积是()平方米。(3)4公顷=()平方米20000平方米。()公顷(4)常用的面积…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土地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知识以及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节的教学目的是:1.通过实地观察和具体推算,使学生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亩、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2.能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会解答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应用题以及单位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实际面积的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相似文献   

17.
公顷、平方千米是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五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单纯,难以理解实际面积的大小,特别是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教材中有大量的实物演示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千米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通过计算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由此得出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在进行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互化时,学生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19.
徐明 《山东教育》2004,(34):45-46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例1,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面积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