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谁是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早已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且也得出了多种结论.有人认为华老栓是主人公,有人认为夏瑜是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华老栓和夏瑜都是作品的主人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2.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10):37-38
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通常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清教统治发生的冲突,忽略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潜在而致命的冲突.本文认为后一种冲突才是真正悲剧性的冲突,男主人公的懦弱和犹豫让女主人公的坚韧和向往归于虚无.他们如果能结合,彼此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毁掉他们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归纳以前报刊杂志上的说法大体上有三种:一、华老栓、夏瑜都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二、夏瑜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三、华老栓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对上述三种观点,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主观臆断孰是孰非.我觉得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理解“主人公”这一概念的内涵.所谓“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所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他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部作品某些情节的展开及其他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部作品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人数多寡视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而定.”(《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5.
走向意识谬误的深渊--《野草在歌唱》心理层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在歌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故事.造成玛丽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人公的意识谬误是一个重要因由.蒙昧的主体意识及自卑情结,萎缩的性意识和扭曲的种族意识将主人公一步步推向了难以自拔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在杰克&#183;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7.
梁慧 《华章》2011,(23)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作品以故事诗的形式,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女主人公这一形象一经产生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主人公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全诗反映了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9.
<桑尼的布鲁士>是非裔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探讨了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通过深入分析男主人公和其他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男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集中探讨桑尼是如何拯救自己,重新找回身份、自尊和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齐芳 《考试周刊》2008,(23):214
威利·洛曼是阿瑟·米勒的戏剧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本文从美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价值标准,以及主人公的自身性格等各个角度剖析了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宋话本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而且这是普遍的,我们称之为.女强男弱"现象.  相似文献   

12.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人公悲剧命运必然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胡玫导演的历史剧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明显的“崇高美”特征,而这种“崇高美”,主要呈现为壮大之美和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莎白是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可爱,得到了真正幸福的婚姻。简.奥斯丁通过对话展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但也正是伊丽莎白的语言暴露了她身上所体现出的传统的女性模式。本文通过伊丽莎白与男主人公达西的对话来分析伊丽莎白的性格并讨论传统的女性模式如何在她身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中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杜十娘与李娃均是京城名妓,然而两人命运迥然不同.本文从两位主人公的自我认知、选择的爱人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短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一条项链而引起的巨大的人生变化.小说的主题,很多人围绕着主人公美的获得和失去以及虚荣心的危害来阐释.但是,莫泊桑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只有下层人民才具有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就是诚信.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成长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从维特和霍尔顿的人物性格、成长迷惘、精神追求着手,运用对比手法来探讨两位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成因.透过两部作品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我们看到了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完整世界和丰富的内在.  相似文献   

18.
<基辅怨>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以犹太人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反映人类的普遍状况以突出文学主人公的普遍意义.马拉默德精心编织了一条主人公雅柯夫精神之旅的线,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观点.马拉默德不仅把雅柯夫的受难与犹太人的命运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受压迫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文章拟从主人公雅柯夫对身份的追寻入手,探究他的精神之旅对现代人如何在当今多元化世界下生存所赋予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长篇小说<进涌的流泉>是一部具有德国传统教育小说模式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约翰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下的成长和与环境磨合的过程.本文借助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中语言在其主体认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再现其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现象.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靠金钱来维系的家庭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主人公与妹妹关系的显著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小说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