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2.
郭远光 《今传媒》2004,(1):50-50
有时候我真想哭,哭自己的傻,哭自己的痴。傻的是做记者时不好好珍惜,怠慢了自己神圣的笔,没有豁出去把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傻的是没有学会迂回之道而无法更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的傲骨和新闻感觉的“唯我”只能成就我的尊严却改变不了新闻在时下的尴尬境地,傻的是明明看出了一些人和称之为人的东西的丑恶嘴脸和伎俩却无能为力,眼  相似文献   

3.
党报要加强人生观教育──从《可敬的“傻支书”》一稿谈起《可敬的“傻支书”》访谈录在199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后,有的同志问:“百强县”可报道的新闻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三位“傻支书”来报道?我的回答是,党报要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49-51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讯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  相似文献   

6.
时光匆匆,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我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略懂新闻ABC的师的新闻干事。与此同时,我对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老师,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您”1991年下半年,团新闻干事被上级调走,我这个只能为团广播室写几篇广播稿的基层连队的排长被看作“千里马”,走上了团兼职新闻干事的岗位。一副重担突然压在了我的“嫩肩”上,只感到担子好沉好重,几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半年,我虽然坚持每天把办公室的10多份报纸通览一遍,白天跑连队,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晚上苦思冥想,有时通宵达旦,把素材“熬”成稿…  相似文献   

7.
我采写的系列报道《夜宿农家探增收》(以下简称《夜宿》),先后获得了2001年度南通市和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回想起这组报道采写和获奖的经过,促使我思考了新闻采访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平心而论,《夜宿》系列在写作特色上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能登上省、市好新闻的“大雅之堂”,印证了新闻界的一句行话:“脚板底下出新闻”。扎下去摸实情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中央关心、农民关注的一件大事。此事进展到底如何,农民收入究竟怎样?带着问号,怀着关切,我于去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先后赴通州、海安、海门采访。头几天,…  相似文献   

8.
获“韬奋新闻奖”,我是愧领殊荣———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业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能说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甘做“傻”人回想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归结起来,不过是实践着一句话:“一生交给党安排”。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我想,“一榜定终身”,对外广播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了。说也奇怪,好象跟对外广播有缘,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项工作了,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现在,马上就退休了———真的干了一辈子。在英语部,差不多什么“工种”我都干过:来信、专题、新闻,也客串干过时事。在新闻…  相似文献   

9.
《采.写.编》2003,(1):38-39
当越来越多的记习惯于请柬、电话邀请和领导分配线索的时候,作不禁想起了罗开富……即便是交通和通讯越来越现代化,“脚板底下出新闻”,仍是一句箴言。  相似文献   

10.
“特殊商品”论──关于新闻是不是商品的对话杨思迅甲:老乙,我看你一篇文章谈到大众传媒要有市场观念,其中“新闻是商品”这个论点大概站不住。我最近在刊物上看到两篇文章都不同意新闻是商品。一篇文章说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等同于商品”;一篇文章说“新闻...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尽管认为网络经济是一种泡沫经济,但还是想方设法操作网络股。他们称之为“比傻”游戏,“比傻”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我很傻,花了这么高的价格买下这只网络股,但我相信总会有更傻的人,花更高的价格,从我手里买走这只股票。反  相似文献   

12.
黄建东 《军事记者》2008,(11):66-66
有人说周林“傻”! 放着好好的组织股长不当,干起又苦又累的新闻干事来。去年4月初,周林从装甲某团组织股长调任某集团军的新闻干事,不少知心的战友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说他“干傻”了。因为在一些人的眼里,新闻是条“单行道”,发展路子窄。更重要的是“爬格子”是件苦差事,压力大,要求高,特别是作为集团军一级的“新闻官”,干得好这是你应该做的,干得不好领导可能就会找你“问责”。  相似文献   

13.
“呵呵,不错,跑新闻,采访……”傻乎乎的我坐在夏日清晨的阳光下眯着眼睛傻想,觉得很有奔头,不愁在家得空调病,更有了不洗碗的理由。“好。”铁定决心把自己丢进了报社。从此,我的实习生活拉开了帷幕。爸妈偷笑:“这个吵闹的丫头终于找了点儿正经事做,省得一天到晚鸡犬不宁。”他们哪里知道我还藏了一肚子“坏水”。不过,话说回来,学了一年的新闻,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吧。可是,做实习生也不是小时候玩的过家家呀。那可不是摇身一变就能无所不能、所向无敌的。这不,在我正式开工后就碰到了我的实习生活的首要难题———电话采访。第一次在电话…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可我正是这个年龄走上了新闻写作这条路的。1998年秋天,我所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农发行行长看我文字基础还可以,让我搞宣传报道。我自知才疏学浅,可又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干了起来。凭着自己干什么工作都尽心尽力的热情劲,半年时间就赶写了几十篇稿子寄出去,结果仅是在《邢台日报》上看到一篇几十字的“火柴盒”。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搞报道的“料”。迷茫之时,我被农发行邢台分行推荐,于1999年初参加了《邢台日报》新闻培训班,经过编辑老师们的点拨,我很快悟出了:写新闻,光有热情还不够,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6.
池莉 《出版参考》2011,(11):42-42
早些年有一个怕老婆的诙谐段子:一男人在家里,被老婆用扫帚打得慌不择路,爬进床铺底下,老婆够不着了,急得大声呵斥:“你给我出来!”安全龟缩在床底下的男人则更大声地宣称:“不出来!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我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早些年有一个怕老婆的诙谐段子:一男人在家里,被老婆用扫帚打得慌不择路,爬进床铺底下,老婆够不着了,急得大声呵斥:“你给我出来!”安全龟缩在床底下的男人则更大声地宣称:“不出来!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我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脚板底下出新闻”。这话题有些不合时宜,对一些新闻工作者来说可能不再时髦,更不“酷”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谈这么‘土’的话题。”有些新闻工作者会用这样的话来评价这一“话题”。是的,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传媒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方便,“秀才不出  相似文献   

19.
姜虎 《新闻窗》2006,(1):56-57
“新闻发生了,都市报在现场”,“一样的娱乐,不一样的新闻”,从加入《贵州都市报》大家庭以来。这两条信言一直被我恪守于心。一天偶然整理采访包,随意倒出了一堆机票。才发现自己在一个月内又“跑”了大半个中国。超级女声、莱卡风尚、周杰伦……,长沙、上海、北京、昆明……只要是贵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动态,作为都市报品牌板块“虎子娱乐新星闻”的领衔记者,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奔波的辛苦自不用说,但看着喜爱都市报的读者津津有味地捧报阅读时,我心里又仿佛被温暖包裹,一些采访中的幕后点滴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秦家明——新闻从脚板底下出,好新闻该怎么抓?猎奇不行;“守株待兔”不行;就新闻抓新闻,笔下生花也不行。有效的办法是,着眼于新闻队伍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的建设去抓好新闻。这正是“贫困乡村徒步采访团”活动目的之一。目前,我们采编队伍面临着一个“吞吐失调”的问题;吞的不多,吐的不少;占有(材料)的不多,使用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