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九册阅读重点训练项目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复习时要突出这两个训练项目,组织全册的阅读复习。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一)掌握归纳方法:如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介绍了四种方法。重点讲的是段意归并法。即:认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的大意,再把各段意连起来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其它三种方法是直接摄取法、标题扩展法、抓关键词句及段落提取法。这三种方法都是辅助方法。(二)明确思考步骤:“段意归并法”可分三步思考:分清段落;概括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旅习设计 概括这篇课文的欲意: 第一较:在二确的段意后面画“材” 1。我冲、拍狗走在打猎回来的路上。() 2.我走在打猎回来的路上,小麻雀被猎狗发现了。() 3.小麻省被猎狗发现了。() (参考答案:第三个段意抓住了主要内容,是正确的。) 第二段:修改段意 老麻省从树上飞下来,蓬起全身的羽毛。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它呆立着不动,准备一场搏斗。 (参考答案:老麻省飞下树,用身体掩护着小麻雀。) 第三段:编写段意 { (麻雀(猎狗(我( 2.写段意 (参考答案:1.魔选择“昧雀”的角度。2.没意:小麻雀得救了。) 俘析 这节课之首,已布健学生预先编写段落…  相似文献   

3.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段写了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符合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用不完整的句子归纳段意,段意应该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词或词组。后者只能用以编拟文章的提纲或小标题。段意与提纲及小标题共同点——都是对课文内容分段的概括。不同点是:段意是对一段内容的简缩或基本概括;提纲则是用短语对该段内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思想,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一段写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含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同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以提纲形式归纳段意归纳段意,旨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段意  相似文献   

6.
浅谈“跳跃式讲读法”湖北吕时贵,李小兵不拘于阅读教学程式化课堂结构,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程式化课堂结构的形式,经常表现为三大段:一是解词,扫除障碍或加上预习、检查;二是逐段分析课文,包括段意、内容及中心;三是总结,布置练习作业。所谓“跳...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串讲。所谓“串讲”,即字字落实(逐字解释)、句句过关(逐句翻译)、全文分析(段意、中心的归纳)。其状况是台上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差矣。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笔者对文言文的教法作过一番尝试。有下列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五、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归纳好主要内容呢?请您听听我的体会吧。我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个是段意连缀法,另一个是课题扩展法。段意连缀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每一段的段意进行删除和补充,然后连接起来。用这个方法概括主要内容首先需要归纳段意,而归纳段意要注意三点,那就是要做到完整、通顺、简洁。完整就是这句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是“某某某,干什么”的句式。做到了完整,还要注意通顺,读起来没有拗口的地方。最后就是要简洁,把形容词和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词去掉。概括完段意,要把…  相似文献   

9.
化学导学案是体现学习目标的任务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为了走出导学案存在的误区,在编制导学案时须遵循学习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情境化、知识构建递进化、问题设置层次化以及环节编制多样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程忠学 《中学教与学》2003,(2):17-17,24
段意是在文章结构的划分中 ,每个段落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主要意思。归纳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能否准确地归纳段意 ,这是检验是否读懂了段落的重要标准之一。怎样归纳段意呢 ?这要求先阅读再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从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东西 ,用文章中的词句或自己的话把段意概括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归纳段意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段意 ,要明确段意的两点基本要求 :一是“简明” ,即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段意。二是“扼要” ,即把段…  相似文献   

11.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12.
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一是要全面,二是要简要。在将各段段意进行合并的时候,要进行删减、合并和连接。比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共分为三段,第一段的段意是“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第二段的段意是“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段的段意是“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关怀下,在中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钱学森回到了祖国”。要将这三段的意思进行合并,一是要在一、二段的段意间加上表示转折的词,如“但是”,二是可以将“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关怀下,在中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怀下”合…  相似文献   

13.
划分段落,乃一把双刃剑。过去的教学大纲因过分强调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作用,有些教师便把课文看成“美丽的花瓶”——砸碎后,再用放大镜欣赏每一片碎瓷块。新课标淡化了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要求.有些教师又把课文当做“松软的棉花”——揉成团,塞进枕头套里。时下,各类教学设计或实录多以第二课时为主.即使有第一课时的教学,也鲜有划分段落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一、用段内主句概括段意(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如《猫》的第一段有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在数学课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的意义和要求,并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就自学辅导法的具体运用分为三个环节——“启、辅(学生“读”时教师的活动)、结”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依据摄影者在摄影时所选取的“向度”的不同对旅游中的摄影人群进行了划分,阐述了摄影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异质文化神秘性的影响,分析了摄影者在摄影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所带来的“投入”与“产出”的失衡及其影响,并阐明了旅游摄影中“碎片化”具有时空延展化、难以重组化、人生展演“填充物”三个明显特征;说明在摄影过程中带有主观色彩的刻意“制造”或“避免”某些场景,将会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7.
1.略。2.略。3.这是一道概括段意的题目。怎样去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呢?这两段都是由许多小自然段构成,内容都是叙述事情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抓主要事情”的方法来概括段意。从这两个角度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层次化参考咨询服务机制的主要有三个特点:服务对象此次化、服务模式层次化和馆员分工层次化。实施此一机制的途径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优化参考馆员队伍。  相似文献   

19.
概括段意是一种思维训练。我运用以下六条规律,引导学生理清句间层次,抓住概括段意的思维点,效果较好。 一、总分关系意在“总”。 对于那些采取总述与分述或概括与具体叙述的段,要根据总述句或概括句来概括段意。如:《草原》一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一总述句概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总印象,可从这里入手概括段意。 二、层层深入意在“后”。 有的段中的几层意思,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将物理模型“质点化”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很大简化。然而在处理一些涉及内力做功或是舍有转动的情况的问题时,将物体简单地看成质点,又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中学阶段常见的三个情景,探讨物理模型“质点化”的适用条件,并着重从运动学和能量转化两个角度,对在“质点化”处理中出现的“等效力”——汽丰牵引力和阻力的定义问题做了一些讨论。最后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谈了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