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中国有意识、有计划地从西方国家引进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奠定了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开辟了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的先河;同时也引人了西方进步的人文科学成果、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培育了一大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西学引进的过程和西学的作用作简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丰富。从此,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国学校中得到承认,所编译西学教材在与一统天下的传统教材的抗争中争得了一席之住,并日渐被重视。  相似文献   

3.
孙丰果 《考试周刊》2008,(11):44-45
从明末清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两次翻译高潮,即科技翻译高潮和西学翻译高潮.它们在翻译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在延续时间、译者队伍、著述情况及翻译主张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旧瓶装新酒",辅之以创造新名词,对原文的增删服务其特定目的,采取的是当时传教士普遍采用的西译中述这种特殊的协作方法。传教士的西学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林乐知的书刊翻译,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那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并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时期是西方现代卫生学说在华传播史上极具开拓意义的历史时期。“近代传播西学的第一人”傅兰雅通过开拓性的选择翻译西方现代卫生学说、译本生产中务实的文化叙事策略、积极拓宽卫生文化信息的流通渠道,有力助推了西方现代卫生学说的中国传播,开启了国人卫生观念从传统道家哲学卫生观向现代科学卫生观的历史转向之旅,进而将极具现代意义的公共卫生观引入国人的卫生视野。洋务运动时期傅兰雅的卫生科普极具时代特色、主体意识和历史意蕴,成就了中国卫生启蒙史和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篇章,对当下中医文化海外科普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中国进步文人经受中西文化冲突时心理与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推动了西学翻译的进程,王韬"事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落魄文人的矛盾与无奈。了解到西方文明的发达水平,王韬等当时颇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摒弃陈规旧矩以吸收新养分,掀起了西学东渐、英书汉译的热潮,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1940年,贺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华化西学”的观点。所谓“华化西学”,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就是中国化西洋学问。“华化西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从文化层面道出了翻译的意义与价值,还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确立了翻译西学的归化取向。贺麟归化翻译思想一方面是源于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的英诗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采用通顺、流畅和地道的译文来代替原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吴宓的话说,即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政治和思想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史上的开端,它体现了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晚清入闽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的西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在中国门户开放的情势下,福州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美国传教士蜂拥而来,他们在传经布道的同时从事大量文化交流等活动,其中卢公明在西学翻译方面做出其他入闽美国传教士难以比肩的贡献,他译介的西学客观上对晚清福建社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式学堂的分类、新特征和意义。认为新式学堂虽是一次较低层次的教育近代化运动,但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的出现毕竟把近代科学技术引进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动摇了封建教育的制度结构,客观上促进了封建教育的解体进程,加快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如何让中国人清楚地认识西学所要传达的意涵,选择合适的中文译名显得尤为关键,以益智书会为代表,他们组团涉足这一领域,持续30余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他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宗教等门类均有涉及,希望通过译名统一为学校提供标准化的教科书。但无奈译名统一的难度和传教士内部对于译名问题的分歧,使益智书会的工作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都选择了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而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场运动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其主要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的态度上有明显不同。中国是被动的、消极的,日本则表现的积极、主动;中国所抱定的是“中体西用”的宗旨,而日本则采取“体用兼顾”的原则。日本迅速迈入强国之列,中国则日益衰败。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结局很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待和汲取比自己更先进的异域文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肖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107-110
作为传教士的傅兰雅,有着与其他传教士与众不同的在华经历,在对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方面影响深远,近年来,这一领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汉语字母词的组成形式,并根据其组成形式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它们是直译仿造法、意译法、直接音译法、音义兼译法、译形法、还原翻译法等。分析了上述翻译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的翻译对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国内出版物(尤其是一些工具书和高校教材)对弗罗斯特若干诗集书名的翻译极不统一、甚至“题不对文”的现象,简单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贴切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8.
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与传统观念的近代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缩小中外差距,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把眼光对准西方,执著而又真诚地从那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焉揭开了新的篇章。与以前相比,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不仅有了量的变化,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种传统观念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强烈冲击,在基础上发生动摇,开始向近代观念演进。从此,以新代旧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9.
贺鑫  张怡然 《海外英语》2023,(15):19-21
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是翻译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翻译高潮。这一时期在一些积极分子带领下涌现出众多翻译著作和教科书,成果颇多,涉及多个领域,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现代翻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把教育视为拯救民族危亡的前提和途径,通过亲身实践、改革旧式教育体制、废科举、倡新学、普及国民教育和设立奖励机制来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技,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尽管他师法西学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出色的教育家之一。另外,由他发起的戊戌维新思潮为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