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儋进的."中国先进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又给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先进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反映,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实践的源泉,"中国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为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有没有"剥削"?怎样解释"剥削"现象?怎样认识和对待"剥削"?这是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研究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人的观念的纠正和超越,但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人的自我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人到政治人,再到文化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不断深化过程,表现在社会活动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出人是社会发展终极目的的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尤其是在"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从革命思维和行为下的激烈否定、基本否定,到执政思维和行为下的理性看待,再到新世纪的高度评价,既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换,也反映了中共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2007,(31):24-25
关键词:教育与社会建设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分别将教育问题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里,十七大则把教育放在了"社会建设"里,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对教育的新思考、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中国寻找出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题.集中表现在政治层面的"救亡图存"与学术层面的"为中国文化寻找出路",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比较全面.同时,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去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哲学的关系,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可缺少的方面,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朱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7,(16):119-120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经历了经济转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面貌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东北的现代化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的现代化得益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上个世纪日本对东北的"开发"?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内化与外化两种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在内化上,既要引导教师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提升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更需要引导教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在外化上,既要引导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还要指导教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解和误读,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儒家社会主义"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提并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从自发不断地走向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影响。书法自觉不仅包括艺术自觉,还更应包括文化自觉。当前,中国书法应逐渐走向文化自觉,即自觉承担起当前中国社会赋予的文化使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育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思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与执政合法性维护相统一的思想,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准确理解和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长期思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问题的最新论断。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论断,必须把它和我党的化传统联系起来,必须和江泽民关于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联系起来,必须着眼于解决当前化实践中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历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荔仙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54-55,6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排头兵。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科学而又合理的、代表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方向的现代化转化,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从而实现综合创新,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