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公共治理理论,分析了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能,指出,改革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依法治教;加强统筹规划,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评估机制;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职能所在。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理论因多元、民主、平等、合作的特征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以此发展出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念带动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改善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本质诉求,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和转换政府角色,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保证多元主体依法有序参与高等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4,(10):79-79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二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健全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形成保证制度和组织体系顺畅运行的机制,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三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四十年改革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得以逐步完善。实践表明,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成长壮大,与民办学校内外部治理制度的变革紧密相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创新,将主要围绕分类管理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法人制度建设三大主题展开。其中,推进分类管理,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重大举措;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办学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健全法人制度,是实现民办院校善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性产品与服务的主要载体,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改革要秉承和坚持公共精神,建立分权合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同时,应按照"元治理"要求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从制度供给层面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我国建立和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确立了今后我国高校治理改革方向。该研究以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思想这一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高校的治理问题,并以综合运用和取精用宏的原则,将其与我国当下高校治理相结合,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治理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镇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乡镇政府问责机制、沟通机制、参与机制,不断推进乡镇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治理机制创新,是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完善乡镇政府治理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应包含塑造共同价值体系,自觉维护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强化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权威的有效性和认可度。法治意识培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达到依法治国,还应当建构一种全民认同、自觉遵守的法治体系,建构组织良好、有效的政府职能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教育治理的有效建构。当代中国教育治理的建构,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与社会领域建设。基于这两个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两种分析进路,前者认为教育治理主要依赖国家建构,并且要凸显国家主体地位;后者主张教育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它们都尝试建构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及其行动路径,但对“教育”本身均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首要的是突出“教育”的立场,并把“教育”作为“治理”的共同利益、行动标准和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治理现代化形成了一种复合式的动力结构。中国治理现代化采取了一条渐进式改革的路径,改革经历了三个重心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治理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根源在于始终坚持人民民主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2.
热点传真     
《宁夏教育》2014,(2):4-5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教育形势变化、破解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3.
政府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政府管理相比,政府治理有着参与主体多元化,体制的多样化,机制的法制化,信息公开透明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等特点。积极推进有效的政府治理,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之文化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政府分权与地方的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增加,地方政府改革教育治理的积极性也增大。很多地方进行了教育治理模式改革,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未开始就已结束。无锡市教育治理模式管办分离改革是延续下来的少数改革之一。它们在厘清政府职能、增加学校办学的自主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论治理视野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行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行政,其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变化的影响。新时期政府行政变化的新趋向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机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改革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治理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治理视野下,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可从两个大的角度展开:其一是政府教育行政职能的重构,包括政府职能定位和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其二是教育治理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社会和保障受教育者权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国有资产经营机构,通过政府授权负责国有资本的营运,但其治理结构还不尽人意。本文阐述了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并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方面探索,明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的分析,从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导向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及其内在动力,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导向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认为面对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困境,党和政府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寻求为高质量发展供能的途径:完善改革思路,建立完备制度体系;优化治理路径,运用多元治理方式;统筹考虑发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