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在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大潮中,余华对人性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警醒世人,震耳发聩,与“五四”启蒙思潮中的鲁迅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文化底蕴的浅薄,余华的批判缺乏一种理性精神的支撑,不可与鲁迅比肩。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张爱玲这两位分属于两个文化时代的作家,在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个人生命体验等方面,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人性的缺点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对女性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但不同的是鲁迅是站在救国救民的高度来审视国民精神,改造国民性;张爱玲则始终站在潮流之外,发掘表现人生和人性的种种丑陋肮脏,她没有改造国民性的抱负,有的只是“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  相似文献   

4.
肖邦祥 《良师》2010,(11):18-18
袋鼠妈妈是把自己的小宝宝放在胸前的育儿袋里抚养的,可她到外地只看了三天,就发现一些植物妈妈对待自己的种子宝宝与她的方法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余华与鲁迅小说的相似,并不限于个别作品,而是整体性的。这说明余华对现实人生有着与鲁迅一样的敏锐观察,但在面对卑污现实以及邪恶人心的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巨大的精神差异。这种差异也表现在创作手法上,制约着他们描写时的详略取舍。  相似文献   

6.
《罪与罚》和《活着》分别通过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和福贵的视野表达了对死亡所具有的残忍力量的认识。不同的化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对死亡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了“活着”对他们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力 《良师》2010,(10):41-41
2009年的一天,频繁的战火燃烧到了索马里一个偏远的村落。村民被迫背并离乡,扶老携幼地踏上了逃难之路。  相似文献   

8.
清明将近,天气渐暖,眼前和风拂柳,耳畔群鸟啁啾。忽地忆起去年春天那个飞来家中的精灵…… 依然记得它的倩影——麻雀般大小,羽毛嫩黄,尖喙红爪,楚楚动人。没错,是黄鹂!我打开房门,想让它尽快脱离误人的“囚下。正在客厅看电视,妹妹双手别在身后过来,神秘兮兮地让我猜她手里的东西。面对这种幼稚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仍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在直面人生、社会的价值问题和精神溯源的过程中,一代代的文人与鲁迅不期而遇了,新时期的余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认识论与价值观方面,在思想理念及深层的精神领域,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0.
张莎莎 《考试周刊》2007,(32):32-33
夏洛特是很多人熟知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人物。他那残酷的言行举止几百年来深入人心。他不仅残酷﹑吝啬,而且凭借收高利贷聚敛财富,成为威尼斯的商人。他的这些特质来源于他自身的性格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在两千年前,犹太人因为他们的勤奋﹑聪明而导致了被怨恨和不信任。他们心中所具有的残酷就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种族歧视。夏洛特也是其中一员。夏洛特因基督徒而带来的困扰从戏剧一开始就显现出来。他是一个犹太人,也是受压迫的少数人中的一员——残忍而贪婪。他的女儿杰西卡带着钱离开了家,从而加深了他心中仇恨的火焰。他无法接受谦逊的女儿与一个基督徒私奔,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仇的行为。本文对夏洛特进行了人物性格上的分析,从而找到他做出的一些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20世纪40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其小说集《传奇》里通俗性特征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约翰.弥尔顿都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都经历了时代风雨的激烈变幻,却能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解剖分析力,为正义而呐喊抗争,无情地抨击时弊.他们身上洋溢着的是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余华在《活着》中以“极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生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表现生命的顽强。又在《许三观卖血记》获得更深层的生命意识,“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以“卖血”换得个人生存价值,升华生命意识;最后,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相似文献   

14.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库切小说的批判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鲁迅解剖的是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库切揭露的是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在南非的罪恶,但二者在本质上则是一致的。两位作家均暴露了文明的虚伪,展示了人性中的嗜血、奴性、瞒和骗,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民族自省精神,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人类的大爱。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