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运华 《新疆教育》2012,(5):150-151
群众通常在5人以上集体到同一机关或单位反映共同意见和要求的群体上访行为,简称为群体访。当没有及时发觉或处理好群体访问题及矛盾,而引发群体“闹事”事件称为群体访事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群体性矛盾日趋增多,群体访的表现日趋突出,呈现情绪急、规模大、频率高的趋势及特点。这很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煽动和利用,形成群体访“闹事”事件。不但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而且把重点放在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他指出:“许多人不承认我国人民的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  相似文献   

5.
蕾晓松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76-78,9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一些特定或不特定的群体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规模性的集聚,其间多会发生语言或肢体上的冲突,对社会正常秩序和稳定造成诸多影响的群体性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论题之一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它显现出的新特征、新形式,使我们原有的理论也渐呈不适之态,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改革的潮头放眼世界,高瞻远瞩以中国社会的基本处境为基点,寻根溯源,探求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背景,提出以消解矛盾的成因为主导,依法制建设和政治改革确立规范为基本原则,以公平、效益结合,个体、群体利益兼顾,先富、后富统一为基本策略的系统性解决思路,这无疑是对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丰硕成果。毛泽东运用矛盾普遍性原理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矛盾,并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不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他又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和相对辩证统一的道理,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把握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特别是没有从生产力方面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对人民内部矛盾带来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以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为指导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目标 ,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消灭剥削阶级以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和人民内部还有没有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与刘少奇作为建国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此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其理论建树分别见于毛泽东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刘少奇1951年的《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1956年的八大政治报告、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等。然而刘少奇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许多正确思想在当时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林彪、江青一伙用来作为制造刘少奇与毛泽东矛盾的工具;而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越来越背离自己创立的一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而且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后来竟被林彪、江青一伙断定为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为‘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原则,为我们解决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理论武器。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不能槁运动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如何处理大量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首先提出这个课题并进行深入探索的是毛泽东同志。他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正确区分.正确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  相似文献   

12.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初,我国不少地方发生罢工、罢课和请愿等群体性事件。毛泽东从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客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主导原因,主张以包容性态度和辩证的眼光看待群体性事件,并提出防范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既体现了他对社会运行和管理规律的哲学思考,又从方法论和价值性层面对执政党化解社会冲突之道作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尽管该文发表已经50多年,但今天回顾毛泽东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认识和处理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尽管该文发表已经50多年,但今天回顾毛泽东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认识和处理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对我国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本文发表60周年之际重温伟人之作,笔者以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思想内涵及现实启示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和紧迫性,接着介绍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并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新特征提出自己看法,最后提出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发展思路,以便我国可以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时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者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在我国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前进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及时地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发表了光辉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正确区分和处理两  相似文献   

18.
论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张怀仁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存在的两类矛盾,全面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给人们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30多年后...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在分析这篇讲话的写作背景和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些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原则、方针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社会发生了数起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示着社会进入矛盾的多发与高发期。如何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是当前面临的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首创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阐述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虽然以后的实践偏离了正确轨道,但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创立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思路。面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处理好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个伟大的理论学说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