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 《文教资料》2011,(9):39-41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题第三小题涉及到了两个重要且有特色的语法点:所字结构和"是"作指示代词。本文认为这两种语法结构都是古汉语实词语法化的结果,同时对语法化的相关原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大量以"杀"字作补语的动补结构,已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却很好地保留在了太谷方言中。文章将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从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探讨太谷方言中"杀"字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NP 的 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 的 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 的 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6.
“的”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也是我国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50多年来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我们从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国内该方面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目前研究的方向,以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王翠 《语文知识》2011,(4):121-122
近年来,网络上大量涌现出“被自杀”、“被和谐”、“被就业”等“被”字结构的新用法,这一用法与传统的“被”字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层面、语用层面、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再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法律语言中"的"助词的用法,找出"的"所修饰的结构是否固定,再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所修饰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现代汉语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这样一类由‘“得”联系的动补结构,如“讲得清楚”、“扫得干净”,会产生表可能和表状态两种语义。即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说得很清楚”,“扫得挺干净”;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能说清楚”、“能扫干净”。但在维哈语中,这两种语义却可以通过动词的时态和能动词干在语法形式上得到明确反映。因此,维哈族学生在学到汉语中这类同构歧义的句子时,由于受母语的限制,往往在理解和翻译上产生偏误。本文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如“扫得干净”这类同构歧义的动补结构(下称“V得A”结构)通过变换和扩展句式等手段加以分化区别,并从…  相似文献   

10.
词缀“的”有所有格性和形容词性之分,前者来源于唐代“底”字,后者来源于上古“之”字,“的”与其前成分构成“所有格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字是插入到“的”字短语里的,“的”与其前成分组成的语法单位使独立“的”字结构成为可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所有格意义的非“的”字短语用法源自古代;独立“的”字结构是名词化结果,不同于数量词短语的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11.
苏欣 《文教资料》2011,(10):30-31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较复杂的词。本文围绕这一个特定的“所”字进行了论述。首先引出“【所+动】”结构,然后引出其它“所”字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在“生疑、质疑、释疑”中拓展认知结构,深化认知水平.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生”动;设计梯度合适的问题,激活“生”动;顺学生自然思维,给“生”动以空间;适时引导反思,让“生”动更加深刻,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张华莉 《培训与研究》2009,26(7):22-24,4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对其结构的正确分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精确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中国刑法、合同法及英文译本,根据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理论,结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条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运用词语结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来实现"的"字结构的英译规律。辩证分析美国宪法的中文译本,可知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正杜老师: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认为"死"这个字是独体字,也有老师认为是半包围结构,因为在查字典的过程中,知道这个字既可以查"一"字部,又可以查"歹"字部。这个字究竟是什么结构呢?敬请赐教。谢谢!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三中附小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今年第一期刊载了我的《语法疑难问题试解》一文后,收到了一些同志的来信或来稿,其中包括《中学语文》四、五合期发表的刘海章同志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语言内部结构的我见》与廖平波同志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并列复句》两文(以下简称刘文和廖文),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题的试解,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使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试解”的目的,原在“引起进一步讨论”,以便通过集体智慧,使“疑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下面我想参考同志们的意见对我原来的解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X1到X2”结构根据前面加“从”字的接受程度可分成4种类型,对这4种类型语义差异进行分析便会发现,“从”字的隐现与其介引起点的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差异也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