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语教材中散篇目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情景交融,意境幽远的优美篇章。可以说,四种学体裁中,散所蕴含的美感韵味是比较浓厚的。作为语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来帮助学生挖掘出每一篇散的美感来,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略到散的美,并能从更高的意义上驾驭这种美并进而创造出更美的意境。其实,散教学可以借助于诗歌、音乐和绘画艺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使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品味每一篇章,这样才能增强散教学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人们对作家对于创作的责任感的问题争论不休。而萨特的"文学介入说",则很好地诠释了文学的教化作用与美学作用其实并不是完全相对的,意义与美感可以完全融为一体并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3.
油画之美融合了诸多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享受,它依附于形体结构、色彩及所运用材质等诸多形式因素。因此,油画笔触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表层美感能使人对画面的厚薄相生,凹凸不平产生触感,在画面上富有韵律节奏的笔触会带动观者的情绪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力度美感可以显出油画的气势和力量扩张等。笔触的最终指向是情感,优质的油画作品也正是因具有情感的笔触而产生作品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4.
美学,不可以离开美感而谈美;美感,也不可能离开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场而产生和生存;美感产生于一个过程——审美。换一句话说,美——美感——审美是一个有机生成的过程,而决非一个多元素的复合体。 在这里,我们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审美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二是作为审美过程的重要一环——审美场,对于审美的功能值与意义。其中审美场是个“新生事物”,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的《兰亭序》在美学上的意义,还没有引起研究的重视;而其“兴怀”说,实际上是对美感准确而全面的表述,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以中国古代特有的方式概括了美感的体验,说明了美感是主观与客观的遇合,既是瞬间的又是永恒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一篇古代重要的美学论。  相似文献   

6.
从古到今,凡为文之人,都力求自己的文章文采斐然。当今的中学生写作文,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文采。李惠民在《文采简论》中说。“凡是精彩的,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有文采。“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通常是表情达意清楚、连贯得体、绘声绘色、有质感而又个性鲜明的语言,许多写作严谨的人为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此种境界而终生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7.
“范”的原意是用以供浇铸或陶冶用的“模子”;“例”是可以做依据的事物,也可理解为规定、体例,如“条例”。“范”、“例”合用就是指可供效仿的榜样。道德范例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肯定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是理想的道德人格的展示,是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崇高形象。也可以说道德范例就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道德范例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健粦 《广东教育》2009,(12):37-38
本文讨论了美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谈两个基本点:①为什么说经过装饰设计的点线面会产生一种美感(联想信息),这种美感是如何产生的?②怎样才能画出具有美感和某种联想的点线面设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现实的艺术掌握的最好成果,这就决定了诗歌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具有重要的美感教育作用。列宁称这种作用是一种“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曾对后世士大夫产生过一定的美感教育意义。正如梁萧统所说:“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弛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劳旁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归园田居》究竟产生了一种怎样的美感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和语感训练刘景树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基本写作能力,还要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提高中学生的美感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说人都是有美感的,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2.
美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思想情操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美感教育,曾有过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心灵里——首先在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留在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的痕迹,正是由于美感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的小说一向以单纯的形式追求一种复杂的美感。长篇小说《细米》与曹文轩的许多小说一样,依然是以美感作为故事的恒久内核。但是,它更自觉地内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小说以单纯的形式为特色,但单纯的形式下却包含了复杂的美感,由此,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叙述美学。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认为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这部作品打动读者的强度如何,小说中美感的大小通常和读者被作品感动的强度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说小说美感产生的时候,就是读者被作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要全而完成音乐教育教学的任务,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毕生持守的“主客观统一”的美论,基于对审美对象的哲学—心理学分析,前期为“意象”说,后期为“物乙”说。这一分析融会中西,特别是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力图从审美的根源之地——物质感性的历史性实践中解说审美对象形成的秘密,为中国现代美学提出了美论、美感论一系列富于启发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感意识昆明医学院革命史教研室周昆云教学中的美感意识是教育美学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美感是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主体愉悦的心理状态,美感意识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包括感知、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功能在审美...  相似文献   

18.
范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了范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旨在纠正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认为范读无所谓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语中的美感教学一般是集中在学教学里的,这样说并不是否认了其它作品中审美要素的存在,而是因为学作品欣赏是实施美感教学的主要途径,美感教学不论是学欣赏的等同还是分支还是生发,其本质的审美属性是一致的。笔认为,在当下的有关审美教学的讨论中,一些章已经迷失在纷繁的现象中,它们缺少一种“追远”的精神,缺少对作品中美的观照,缺少审美普遍规律对教学行为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曾小红 《广西教育》2008,(29):50-50
马克思说过:对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