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立法委员"选举)已经落幕,执政的国民党最终击败了仍未放弃"台独"立场的民进党。透视这次选举,承认还是否定"九二共识"成为马英九获胜与蔡英文败选的根本原因。此次台湾选举从过程到结果都显示,两岸关系只有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前进,才能获得重大突破。未来4年,两岸关系将进一步展现和平发展契机,政治议题有望深入接触。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3日,台湾地区举行“三合一”(县市长、乡镇市长、县市议员)选举。陈水扁所属的民进党大败。在关键的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所在的泛蓝阵营夺得23席中的17席,而民进党仅得 6席。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2000年和2004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陈水扁或因李登辉的暗地支持,或因神秘的“枪击案”而侥幸胜选,这使得绿营志得意满,头脑发胀,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而蓝营中则弥漫着一种悲观失望情绪,不少人失去信心,一走了之。然而2004年年底的“立委”选举,却使许多人“跌破眼镜”,本不看好的蓝营席位赢得“过半”,达到114席;而绿营却只拿到101席。如再加上“无党籍”和“无党籍联盟”中倾向蓝营的席位,蓝营则可能达到120席位左右。  相似文献   

4.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所呈现的特点是:第一,民进党利用执政优势,在诋毁"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基础上,利用所谓"芒果干",大打"抗中保台"牌,通过收买网军与抹黑、抹黄、抹红对手,以掩饰其执政绩效惨淡,误导选民,骗取选票。第二,中国国民党败选主要原因是精神信念崩塌、战力不强、党内不团结、缺乏接地气与韩国瑜的人格特质。第三,美国政府撕下中立伪装,公开支持民进党,介入台湾选举,致使蔡英文在中美博弈中渔利。第四,台湾"第三势力"有所斩获,但在两党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短时期内难以突破蓝绿对峙格局。透视未来两岸关系,一是民进党和蔡英文胜选后,仍然坚持"抗中保台"立场,且态度强硬;二是国民党败选后进行检讨,部分人士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九二共识",为两党和两岸关系发展投下阴影;三是美国等西方分裂势力不会因民进党上台而放弃"打台湾牌";四是大陆对台湾选举结果清晰表达了政策不变的根本立场。2020年台海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相似文献   

5.
潘月明 《考试周刊》2015,(40):24-25
台湾地区从2005年起开始推行"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旨在通过对部分高校的经费资助,优先发展一批高水平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提高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提高台湾地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台湾地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的得与失,对于完善大陆地区"985工程"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大陆地区高校"整并"与"法人化"等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国各地的中学生纷纷来信询问怎样看待台湾领导人变更。这里我们请全国台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瑞国给同学们做些分析和介绍。3月1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分别当选所谓“总统”和“副总统”,使得1949年以来一百统治台湾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陈水扁上台并非偶然,具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其一,这是李登辉长期推行分裂路线和纵容、扶持“台独”的必然结果;其二,陈水扁迫于各方压力,采取了极力淡化“台独”色彩的欺骗手段,蒙蔽了相当一部分选民;其三,国民党的“黑金政治”不得人心,民进党成功地利…  相似文献   

7.
“六一”节就要到了。过去,为了让孩子排出好节目,教师会精心选择表演内容、演员和服装。设计队形、动作,让孩子们来排练,孩子们始终是在被动地接受。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让孩子说出自己想演的内容和角色: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节目和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为自己设计制作服装道具,为自己设计动作造型……孩子们有了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后,他们的兴趣始终很浓,活动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与过去相比,我们感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的点不同了:过去我们想的是如何排好节目。关注的是结果。现在我们意识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方式。因此就更加关注孩子在过程中能否主动参与,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虽然3月18日的台湾大选已尘埃落定,在李登辉的明操暗纵下,国民党这个统治台湾50余年的“百年老店”一朝倾覆,大权痛失,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一个多月来,我们不断收到同学们的来信,对我对台政策及岛内政局表示关注。为此,我刊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走访了全国台湾研究会有关专家学者。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问:陈水扁为什么能够击败国民党而当选?·答:陈水扁能在三足鼎立的选举中获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得利于李登辉的纵容和扶持。纵观民进党14年的发展历程,虽然…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0日即将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的主轴,也是岛内各种矛盾斗争的焦点。选举结果不仅关系到今后台湾政局的发展及各派政治势力的兴衰,还将对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和观察台湾问题,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岛内因素;二是祖国大陆因素;三是美国因素。 一、当前的岛内政局 当前台湾政坛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在野的“泛蓝”阵营,即国亲联盟和依附在国亲联盟的阵营当中的新党。另外一个板块是执政的“泛绿”阵营,即民进党和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主席之后另立的台联党。台联党的台独色彩最浓,被…  相似文献   

10.
孔琪 《考试周刊》2011,(21):234-235
本文在考证古代中国"选举制度"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将这一古汉语概念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选举制度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不管是古代的推荐或考选制度还是现代的公职人员的选择制度,我们所要求和关注的最根本一点是该制度是否平等,是一种怎样的平等。而我们最终关心的则是我们不仅需要机会平等,而且需要实质的平等,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和选举制度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无论在内容、生产资料还是教与学的方式上都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家、校、社三方联动,突破传统劳动教育仅仅关注单一技能培训的做法,全面关注劳动教育素养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兼顾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以使教育过程更加智能高效、教育内容更加多元、教育环境更加泛在,教育评价更加及时精准。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3,(2):103-105
助力IQ提升,真的要大费周章么?有没想过,让“颜色”来帮忙?我们的科学家说,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宝宝更加聪明!和我们专业早教专家,一起“五颜六色·助力IQ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离婚制度在关于离婚的条件、离婚的程序、离婚的效力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中国大陆可以在某些方面借台湾地区的离婚制度,修订中的新的《婚姻家庭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她的倡导下,近几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界一直都在关心课堂的教学改革.想方设法使“生命活力”从纯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李卫红 《四川教育》2007,(10):20-20
如何在朴实的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卢老师执教的"升与毫升"一课,在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体现得非常充分。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把学习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沟通升、毫升与立方分米、  相似文献   

16.
连战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迈出了“历史的第一步”。这是台湾民心民意所推动,岛内政治生态所激发,也是大陆政策所召唤。陈水扁在连、宋的“投石之旅”之后,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也迈出他和民进党“历史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极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跟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近些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样,台湾地区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在对我国大陆和台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某些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借以探讨两者的异同,并总结了台湾地区开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大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台湾地区自2001年开始试行的“高中职社区化”政策以及“高中职社区化”的目的、内容和目前的进展,文末涉及对大陆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汉语文学写作而言,1950年代是一个需要“面具”的年代,无论是大陆、台湾与香港,还是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的华文文学创作无不如此。由于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文化压力,迫使作家割断自身的文化历史联系而使其创作被驱入“悬置”状态。但是,一些作家仍然在时代共名与国家体制之外寻求突围,在历史转折的阵痛中寻找自己的作家身份。文章主要以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为研究切入点,深刻阐释了1950年代文学的“悬置”以及在“悬置”中突围这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