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这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转换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师德是教师竞争的核心,师智是教师竞争的基础,师能是教师竞争的关键。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努力不断地把书教好。  相似文献   

2.
当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师角色的严峻挑战,要求现代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现代转化,由“一元权威”到“多元权威”,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由“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由“单重身份”的教育者到“多重身份”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必然要求教师加快角色的转换。本文从教师是“传道者”“解惑者”“授业者”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及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教师亦是如此。每一位教师都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中的公民、学校中的教师、家庭中的成员等等。教育学将教师视为“教育者”,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则是一种“社会角色”。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视角,即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师的角色特征进行剖析,充分理解教师角色,缓解角色冲突的危害,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教育专家”或“研究者”的新型角色,日渐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日常活动中。如何认识并逐步实现这种角色之嬗变,既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亦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知识的视野出发,认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变化有其深刻的知识论基础,即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消费者”与“传递者”的角色;教师作为实践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样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与“创造者”。这在本质上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种角色转换,首先需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双方在知识观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观念、新角色、新思维、新视角等赋予了教师评价工作“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新内涵,提出了新的教师工作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工作评价应加大改革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要求我们重新反思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视角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但是不管教师角色如何变化,教育教学对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有些要求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赵惠华 《教书育人》2001,(22):18-19
长期以来,人们把各种角色的社会要求集中概括在教师身上,给教师这个职业罩上了许多美丽的光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似乎成了社会上完善“至善”的角色,被隆重地推到了令人难以达到的理想化境界。然而,面对现实,这些描述性的美好赞语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最崇高的一句颂扬。然而,多年来,这句光辉的赞语却给教师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着“完人”、“至美”的方向不断努力。为了与“光辉”保持一致很多教师背上了沉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职到高职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后,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部分中职教师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出现对高等职业教育不适应的现象。为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中职教师除了对新角色有一个比较清晰认识和把握,形成自觉的“角色”意向外,学校还要创造一定条件和氛围来加以促进。  相似文献   

10.
从圣坛走向现实--教师形象的理想境界与生活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一向有“师道尊严”、“尊师重道”的传统,对于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期待更是高,有“万世之师”之称的孔子以其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高尚气节为教师作出了一个近乎“圣人”的定位。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这样的教师观显然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树立教师是“学习者”、“合作者”、“设计者”等新理念,开辟教师观的新视野成了当务之急。本文欲从我国历代理想的教师形象的回溯出发,分析这种理想境界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对如何让教师从圣坛回归到现实土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课改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转变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一、遵循课程改革实施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所谓“参与者”角色,就是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谓“促进者”角色,即…  相似文献   

12.
林永希 《函授教育》2003,7(1):91-9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笔者从学生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角色辩护的基础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认识教师角色,讨论教师角色具体有哪些内容,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课题,关键是要阐明“教师是什么”,它决定着“教师怎么做”及“做什么”。这就要揭示认识教师角色的思想方式,这是前提。因而需要在教师与现实世界的相互构成中理解教师角色,从变化着的社会生活背景思考教师角色,这是研究教师角色必要的思想路径,有助于克服仅仅从知识、技能的维度阐析教师角色的局限,有助于开拓教师角色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观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有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认识和要求,也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更有教师自己的角色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社会大众和学生的认识和要求,更是教师自己对角色价值信念、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的深刻体认,进而形成自我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促进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笔从学生研究型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传统教育观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已成了影响新课改的“茧缚”。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角色位置,自觉提高角色赋予的素质要求,重塑角色新形象。这是新课改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与理念要求教师不断转换角色:从“主宰”地位转到“引导”地位,从“独奏”角色转为“伴奏”角色,从“表演”到“导演”,从“独唱”转为“师生合唱”,我为此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着: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然而,如何“扮演”多重角色、如何辨别“权威者”角色以及如何理解新角色中的“新”等等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走出困惑,更有利于课程改革进一步地深化。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谁”之所以是一个尚无定论的问题,是由教师角色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决定的,而至少有几种相对关系的存在正在引发着教师的角色混乱:从社会角色的意义上看,教师既是支配阶层代言人,又是公共知识分子;从道德表征的角度来说,教师被要求是完人,实则却是普通人;从历史使命的担当上,教师既是规训者,又是被规训者;从措辞赋予的层面上,教师既被形容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被视作教书匠.认识教师角色体的多重面向比单一地回答“教师是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逐渐完成角色转型,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把研究与教学对立起来的现象,教师游离于研究者的身份之外。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教师又该怎样成为研究者?本期将针对教师文化中的角色认同问题——“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