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本达认为概念意味着一种思想运动的型式,一种属于抽象范畴的创造性思维";探究—研讨"教学法则帮助儿童从经验上升到概念;而教师科学地引导儿童开展"探究—研讨"活动,才能真正地引起儿童的行为变化,使儿童真正走向概念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所谓“探究”是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老师给他们提供的实物材料。而“研讨”是给儿童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启蒙教育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曾经说过:“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参与的结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义。”我在自然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兰本达教授所倡导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精心地为学生设计探讨程序,组织构建材料,引导学生自由地、独立地通过观察、试验、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等活动,亲身经历“探究—研讨”过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角”,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研讨”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提出探…  相似文献   

4.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下科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以问引学、以探促学、以辩思学、以用迁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研讨—应用”,参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真正达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创始者、美国世界教育社的兰本达教授细心研读了本刊1988年各期中记述课堂教学的文章和“研究课”专栏,还观看了1987年本刊编辑部组织的22省市自然教学研讨会上的示范课录象,(共三课:章鼎儿竹“桔子的认识”,“昼夜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和路培琦的“小天平”),并为此撰写了五篇“随感”。这五篇“随感”热情地赞美了中国教师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创新和发展、并就儿童的概念形成、儿童研讨中的“错误”、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教学中如何实现儿童的整体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兰本达教授对中国教师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流溢在这五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它们不仅可作为具有真知灼见的教学理论著作来读,也是一篇篇精妙的散文。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6.
所谓“印证”实验就是用事实来检验某一个概念正确与否的一种实验,它是过去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印证”实验似乎被人所遗忘。我认为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时,“印证”实验仍然有着一定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印证”实验体现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  相似文献   

8.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9.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理科教学法。课堂教学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种主要形式组成的,故而得名。“探究”阶段是由教师提  相似文献   

10.
对探究式学习的18种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探究式学习,我们现在不断地听到关于它的各种评论。总结起来,无非支持与反对两类意见。其中,支持性评论12条: ①探究是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②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③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④通过亲自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⑤探究对儿童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把教学分成“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各种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已被广大的自(?)教师所采用,效果很好。但是,对于刚跨进小学大门的一年级的儿童,他们年龄小,行为上自理能力差,独立研究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往往抓不住要点,用“探究—研  相似文献   

12.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受,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在探究环节,教师选择与新授科学概念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即各部分联系紧密,通过其相互作用能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材料),按层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探究”,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物材料发给学生,这些材料是教师在课前针对儿童所学的不同思维阶段及要求他们建立的概念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拔弄、操作这些材料,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  相似文献   

14.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15.
现行自然教材的编排,从儿童的认识规律出发,体现了“探索过程在前,探索结果在后”的教学原则,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有些自然课教师却不习惯使用新教材,认为新教材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不明确,结论具有“隐蔽性”。殊不知,正是这种教材中的设疑,才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尔后通过研讨,把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形成概念。“探究一研讨”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宗旨。一、在权作实验中思维发现,在集思广义中抽象出征忠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一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  相似文献   

16.
一、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许多青年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掉以轻心,认为只要能背诵就可以,其实不然,应该真正地领会其内涵和外延.美国哈佛大学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都必须注意学科的基本结构.而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的概念,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对于概念的学习与形成,美国心理学家鲍尔·希尔加德指出了科学方法:“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可通过抽取特征和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  相似文献   

17.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兰·本达教授创立并推行的一种自然科学教学法理论,这种理论已在我国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受到重视,得到运用.笔者肤浅认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材料;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象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对感性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因果);最后由学生相互交流,研讨结论.教师们如果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就有希望训练培养出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学数学教材有些内容比较适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拙见.1、提出问题:上课后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接着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激起学生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的重要部分,注重让学生体会一周、感悟边线,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灵活计算周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整体视角,以生活情境展开,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探究过程,旨在: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明晰“一周”的含义;二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封闭”一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兴的“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校自2012年开始积极将翻转课堂进行试验,由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故科学组根据本学科特点,通过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积极研究具有科学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亲生体会科学精神的实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动者,受限于教师的课堂设计与被动参与,且课堂时间较紧,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实施探究活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种教学模式,即课前,教师将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支撑资料录制成微视频供学生自学;课堂上,从科学问题出发,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理解知识,同时锻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设计、探究以及同伴交流等能力,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并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师生“互动—探究”的课堂时间。本文结合笔者的一线教学经历,就初中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具体实施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论战中,在对待“探究式学习”的一些问题上,不少著名学者指出:“除非在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之中,否则探究是不可能发生的。”“泛泛地谈论儿童的探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探究应当是某一种类型的探究。”在这里,“特定的思想体系”和“某一种类型的探究”是指一个学科的逻辑体系、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因为不同学科的探究,“引领学生进入各种不同的理解模式中,这些模式在概念组织、论证原则和逻辑关系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知识内容的明晰化被看作设计探究式学习的首要任务。教学就是要让孩子学到知识和技能,“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