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注重使学生获取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以及进入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关键能力,但更注重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感悟,而这种情感上的体验与感悟正是现行德育所缺失的“魂”。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开展了与研究型课程相结合的德育。我们选择了北京怀柔区生存岛旅游基地作为活动地点,让学生在体验生存之乐趣的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一、活动步骤1.确定研究项目。各班学生先将自己设计的研究项目交给班长,由班长召集班委会成员共同整理、归类…  相似文献   

2.
朱臻 《现代教学》2012,(6):12-13
自2008年我校"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构能体现当今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最新发展,并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课程体系。对于智育类课程而言,其工作重心是科技班专门课程的创设和平行班发展型课程的开发。一、科技班专门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智慧科技班的专门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既不同于高中学科知识的延拓(类似于一般学科竞赛类课程),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温家宝总理到三十五中上午听了5节课.下午召开座谈会,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老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之后我们一直围绕这个问题在思考和实践。2010年5月,我们和社会科学院签订了一个合作办学的框架协议.就是成立科技创新班,是由中科院的专家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包括四大领域,172单元的课程,还包括社会实践的课程和中科院课题研究的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三十五中确实有很多新的东西。科技教育实现了三大创新:第一,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把高中教育和科技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实  相似文献   

4.
钱晓红 《成才之路》2010,(28):84-84
一直以来我们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小小班的课程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我园深化课程改革,逐步渗透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一步步深入,小小班的主题活动如何开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2009年.温家宝总理到三十五中上午听了5节课.下午召开座谈会,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老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之后我们一直围绕这个问题在思考和实践。2010年5月,我们和社会科学院签订了一个合作办学的框架协议.就是成立科技创新班,是由中科院的专家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包括四大领域,172单元的课程,还包括社会实践的课程和中科院课题研究的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三十五中确实有很多新的东西。科技教育实现了三大创新:第一,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把高中教育和科技教育结合起来。第二,实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学率先在上海市实施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并设立科技班。近年来,学校在科技班学生的选拔、课程设置、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主要介绍科技班在生命科学方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09,(9):43-44
1.动员要充满激情。上次拔河比赛,我们班学生情绪激昂、越战越勇,连胜4个班级。这样的成绩和战前动员是分不开的。比赛前,我这样“忽悠”学生:我巴观察了所有班级,我们班重量级的人物最多,实力最强;我专门研究过拔河战术,很有指挥经验;我们班一贯出色,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在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重点、难点,运用网络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基于我校江苏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拓展性阅读整合课程的研究》的不断实践、思考,我的感悟也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9.
我校近几年来在高中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许多教师都参与了,我也是其中之一。下面我就自己的实践,谈谈对研究性学习的两点体会。一、课题选择不要好高骛远课题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出发点,并考虑课题是否有可行性。高中生学习任务相当繁重,研究课程平均每周只有1-2节。所以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应该选择开口小、周期短、参考材料比较多的小课题来研究。例如我上一年指导的研究性课题是:关于中国留学问题的思考。之所以选这个课题,是因为(1)这个课题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个课题很感…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我园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的研究,开始探索科技教育环境的创设。后来重新审视时,我们发现当时创设的科技教育环境大部分是静态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之互动:各班的墙饰富有科技教育的氛围,但它是教师一手布置的;走廊上设置的"奇异角"材料很有特色,但只能用于观赏,且与课程没有联系;自然角内容虽然较为丰富,但大多只是起装饰作用,幼儿很少去关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将"对话"列为现代课程重要的主题词,成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阅读"。这里我想阐述的"对话",应是真诚的对话,为什么是真诚的对话呢?笔者认为,文本的"读说听写"全是在"阅读——思考——感悟"中进行的,"读听"包含思考、感悟,"说、写"就是在思考感悟基础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是真诚的,进入文本的阅读"对话",带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进入写作状态的"对  相似文献   

12.
沈俭 《辽宁教育》2014,(1):85-86
在平时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题深受很多执教教师的青睐,然而大多数是"一一列举、倒推、替换"等内容,相对来说"画图"这一课题较少有教师选择。虽然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但也许不少教师觉得这课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也难以出彩。在我市"理想课堂"研讨活动中,我"迎难而上"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尝试,我这样思考着:策略应该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策略的价值;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能为了方便而省略画图的思考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这样的一些思考体现在本课设计的一些细节中。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面对这场深刻的改革,我们不少老师有些迷茫,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课程改革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陈跃英 《成才之路》2010,(24):80-80
从教以来。年年担任班主任,年年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带班。如何更有效地管理班级,这始终是我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这个课题不断有了新认识、新感悟,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我的学生,我更多地担当着疏通和引导的角色,我的工作就是要让班上的学生都能融入到班集体,融入到学校,逐步地实现自我管理,只有这样,他们以后才能成功地融入到社会中。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参与了三场论坛,且听了部分发言者的发言。虽然这三场论坛的主题不同,但我发现,大家谈论的其实是~件事,这就是怎样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创新人才培养,谈论的是南模与上海交大的“科创班”模式,这是给高中生提供大学课程、讲座、参与课题选择;多元评价体系,谈论的是该校正在推行的学分制,这是扩大学生选课的空间;国际班、国际课程,讨论的则是如何借鉴国际办学经验,注重国际课程本土化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园就进行串班活动。本世纪初,由于分园的创设,我们与混龄班偶然相逢,率先展开了混龄班的探究;2005年《在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探索与研究》立项为市级课题、南湖区重点课题,由此全园性的混龄活动全方位推开。我园尝试通过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为了让平民的孩子也能具有高雅的气质,学校以“实施艺术教育,构建办学特色”为教改突破口,全面实施艺术教育实验。记得第一次开设艺术选修课程时,扬琴这个班只有一个学生选修。面对只有一个学生的课堂,这个班到底开不开?部分领导有顾虑:为了这一个学生学校要专门为他请一位南京专家,一个学期的投入可不少呀!可我认为,我们开设艺术选修课程,就必须尊重孩子选择课程的权利,就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的目光要长远。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女儿甜甜今年4岁,在我单位的小托班上学,跟我所在的小班教室只是一墙之隔。小家伙对幼儿园生活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跟我上下班,平时也不随便往我班上跑,这让我感到欣慰。然而连续几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2,(Z2):52-53
从2006年开始,曲阳第四小学根据已有的办学特色,开设了校本科学课程——"科技坊"。"开放"和"虚实融合"是"科技坊"课程的特色。所谓"开放",就是在课程建设中借助学校所属的社区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构建;所谓"虚实融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创设虚拟世界情景和现实社会内容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学习环境。2010年,学校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重点课题"数字化环境建设下的教学变革"的教学研究任务。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从课程的整体视角出发,丰富课程建设内涵,体现教育时代特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是我们站在数字化环境下,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重新思考。通过行动研究,结合数字化教学特点,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42):170-171
本文拟从《基于学情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几个核心词的界定;课题研究中的两块基石;课题研究中的几点感悟;课题研究后学校呈现的几点变化等方面阐述课题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