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搭子”自古有,而今正流行。周末到了,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钓鱼,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休闲放松方式。如果有那么一群人经常相约从事某项相对固定的活动,他们就差不多构成了“搭子”关系。现实生活中,“搭子”的类型很丰富,有“喝酒搭子”“唱歌搭子”“打球搭子”“麻将搭子”……据说,年轻一代中还有“摸鱼搭子”“打卡拍照搭子”“遛狗搭子”等形形色色的新型“搭子”。中学生群体中也有“约饭搭子”“散步搭子”,甚至还有“厕所搭子”。  相似文献   

2.
焦作底层方言的“子”尾,是其方言中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现象,与普通话中“子”尾的存在形式差别很大。焦作底层方言中存在着变韵表“子”尾、“儿”化韵表“子”尾、“子”尾的变读以及名词单字无“子”尾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读1993年7期《语文知识》刊黄德灿《子曰·诗曰·书曰》一文有云:“在读古文时,‘子曰……’句明确告诉我们:‘子’的本义是‘老师’,约定俗成,特指孔子。”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因为:一、“子”的本义并非指“老师”“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并引李阳冰语:“子在襁褓中,足併也。”《说文》所收“子”的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反义词,即一个词的本身,具有相对或相反的两种意义,这就是所说的“正反同词”。现举数例,说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名词中“正反同词”例如“子”这个名词,可指“男儿”,也可指“女儿”。指“男儿”的,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相似文献   

5.
莒县方言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颇具特色的词缀“子”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带有“子”的词汇的分类和浅析,透视莒县词汇甚至方言的特点。文章对其主要分八类:身体部位+“子”:动物名称+“子”;物品,子”;食物+“子”;一……+“子”;一些特殊的说法;动词+“子”;词+中缀+“子”。结合语义三角关系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莒县方言,也有利于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甚至是思维习惯.从而了解莒县方言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发现有很多作家的字都是“子×”。从孔子的学生来看就有“子渊、子贡、子思、子夏、子路”等人。后来的著名文人,字“子×”者难以计数,且大都是名垂青史的著名人士。如袁枚字“子才”,张维屏字“子树”,王勃字“子安”,王世桢字“子真”,郑珍字“子尹”,曹植字“子建”,柳宗元字“子厚”,杜甫字“子美”,张九龄字“子寿”,刘向字“子政”,赵孟頫字“子昂”,魏学洢字“子敬”,宗臣字“子相”……  相似文献   

7.
1910年10月的一个夜晚,瑞金叶坪乡污泥塘村传来一声哇哇的啼哭声。因为缺乏营养,这个刚出生的小妮子不过3斤半重,于是父母就给她取名叫“粒粒子”(小不点儿)。半岁时,“粒粒子”的母亲得了风寒症撒手西去。6岁时的一天,“粒粒子”的父亲拿来一块木炭。爸爸教你认字。这是我们家的姓。记住……晚上,父亲蒸了一大锅红薯。“粒粒子”吃了个饱,早早上床睡下了。“粒粒子”从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不是躺在自家床上,而是被背着行走在冷月当空的旷野里。“粒粒子”又哭又闹、又打又咬,还是被“狠心”的父亲卖到了兴国县。从此,“粒粒子”开始了挨打受…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材讲到宋元商业的繁荣时,常提到“瓦子”,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场所呢?瓦子.又作瓦市、瓦肆。“瓦子”一词应是由“瓦市”演变而来,宋人常在“市”后加“子”为后缀,如《东京梦华录》有“土市子”、“鬼市子”、“瓮市子”。由此推知,瓦市起初或可称“瓦市子”,称谓既熟,词根部分往往可以省略,径称“瓦子”。而“市”和“肆”音义相近,可以相通。  相似文献   

9.
宝葫芦     
子阳很喜欢听“金刚葫芦娃”的故事,对故事中葫芦娃的宝葫芦更是着迷。有一天,子阳的叔叔从菜园里摘来一个胖胖的葫芦给子阳,子阳可喜欢它啦,把它当做真正的“宝葫芦。这天,子阳把“宝葫芦”带到幼儿园。哇,这样的“宝葫芦”,小朋友们还没见过。天明说:“给我玩一会吧。”“我不给你玩。会弄坏的。”子阳把身体转向另一边,把“宝葫芦”紧紧捂在怀里。春辉说:“让我摸一摸吧?”子阳嘴一撅:“我不给你摸。”小朋友们羡慕地看了一会“宝葫芦”,就到一边去玩了。亚宁用积木拼插了一艘轮船,棒棒用积木搭了一座大桥,亚宁的轮船在棒…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快板表演家王保和有一个段子,一开头就说:“北方人说话爱带‘子’,一说就是一串子……”.它幽默、风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胎灸人口.虽然段子里用“子”(zi)(以下简称为“子”)夸张,可它表示“子”在普通话中使用频率之高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子”在现代汉语中有何作用,艺术家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是他们应尽的义务.翻阅一些语言学著作,对“子”的探讨也都比较粗浅,除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子”的构词形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外,其他语言学家和语言学著作只是在谈语素分类、轻声的作用时,提及过“子”,但也只不过是寥寥几笔,失之片面.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532页,竟将“子”作字头,其下罗列的全是以三声“子”开头的词条.此谬误虽贻笑大方,但也不足为怪.本文旨在从“子”的构词形式及其词汇意义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出“子”的构词、构义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网络上出现了“搭子”一词,我对它的理解是:大概一个人做事情太孤独,“搭子”主打一个陪伴。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搭子”,反过来审视自己的需求,是不是说明你对陪伴有强烈的需求,内心感觉孤独。“搭子”是功能性的伙伴,离成为真正的朋友还有一定的距离。“搭子”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拿“饭搭子”来举例。其一,你不想自己一个人吃饭,她也不想孤独吃饭,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你们才能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多与普通话语法相通者,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仅就其与普通话相异者,择要概述。 一、后缀“子” 1、新疆汉语方言中带“子”缀的名词较多,有些是普通话里不能带“子”的。如:书本子 茶缸子 画张子 电影子 菜汤子 丫头子 脑门子 喝喽子 税局子 咽舌子 树枝子 燕鸡子 毛驴子 牛肝子 羊肺子 辣面子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无子果实”是一个教学难点,全面、深入、细致地讲解了果实的形成原因,无子番茄、无子西瓜的产生原因以及无子西瓜有子的原因,一步步揭开“无子果实”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用晚上的时间重读《论语》,领悟先贤的智慧。读到了《先进》篇中一节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说子张(颛孙师)与子夏(卜商)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了,子夏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接着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过分与保守同样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过犹不及”。我做老师已有36年,代入感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自己的学生臧否人物、探讨为人处世之道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事情做不到位和做过了头都不好”的道理也没有因为漫长岁月的蹉跎而失去启迪人心的作用。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比“过犹不及”更恰当的了,一“过”一“不及”。  相似文献   

18.
“好A子”是一种状中式形容词性短语。“好”为程度副词;A为单音节形容词;“子”为颤音语气词。“好A子”在句中常处于谓、补、定三种语法位置,主要构成感叹句,也可构成疑问句。  相似文献   

19.
临泉方言中“子”尾词较之普通话要丰富得多,本文主要描述了其中一种——指人“子”尾词,重点对指人“子”尾词的构成、特点、语义色彩、文化意蕴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子”脚词语指以“子”字作韵脚的词(狮子/莲子)和短语(藏书万卷可教子/按着葫芦抠子)。在汉语里,词的划分有时会遇到困难。有的“子”脚结构(虎子/父子/母子)是词还是短语,人们的认识可能不一致,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子”脚词语中上声“子”与轻声“子”的区分这个问题的探讨。广义地说,“子”脚词语同时包含了上述难于确定是词还是短语的“子”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