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丝绸之路要冲 ,兵家必争之地崆峒山位于甘肃陇东平凉市西郊 1 2千米处 ,为我国历史名山之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望秦川 ,西接六盘山 ,南依关山 ,北峙萧关 ,是古长安西进北上的要冲 ,又依六盘山三关之险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二、秀丽丹霞地貌 ,雄奇峰林景观崆峒山经多次造山运动 ,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峰峦和各种嶙峋怪异的石景 ,陡立奇异的残峰、巨石 ,犹如石灰岩山地的峰林景观。从而构成了崆峒山的主要地貌类型———丹霞地貌。这“西来第一名山”的丹霞地貌颇为丰富多彩 ,雄奇巍峨 ,秀丽迷人。顶平、身陡、麓缓为其基本特征。平坦的…  相似文献   

2.
我在书上看到许多描写崆峒山的文章,书上都说崆峒山非常的美,犹如仙境一般。崆峒山主要由山、水、林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所构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从崆峒山道教所依据的文化思想中析出其在饮食、音乐、武术等方面的养生道理之精华,旨在促进崆峒山的养生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平凉     
《高中生之友》2013,(12):52
中文名称:平凉市外文名称:Pingliang City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下辖地区: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等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气候条件: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著名景点:崆峒山、泾川回山王母宫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陵,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外宣标识语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名片"。本文着眼于翻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国家五A级著名旅游景区崆峒山的外宣标识语英译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探讨旅游景区标识语的汉英翻译技巧,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产生更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一、《说文》一书对"西"字的误释"西"字作为方位名词,用的是假借义。有关对"西"字本意的解释,以《说文解字》最具代表性。《说文·西部》:"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放因以为'东西'之'西'。凡西之属皆从西。"①此说得到了诸多大家的认同,兹不一一赘述。随着学者们对甲、金文,对《说文解字》一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慎对诸如干支、四方、五行等的解释都不可靠,对"西"字的说解也当属误释。许氏说解错误的根源在于他是以象形程度很有限的小篆作为训释的根据,而这种错误产生在当时的疗史条件下,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询的基础上,发现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地区存在着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现象。通过分析崆峒山地区的建筑特色、民众心理及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的文化内涵,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具有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8.
说“西”     
"西"是"栖"的本字,由象形转为假借,专指方向。《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的解说不妥,应该释为:"日落鸟■,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相似文献   

9.
陇东风景名山──崆峒山李忠义崆峒山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山”。古籍名空桐,实起源于古代聚居当地的空桐氏部族一名。它位于甘肃平凉市城西15千米,径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海拔2100米,属侵蚀中低山区,为中生界陆相碎屑岩...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在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方面,尝试赋予传统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以课程要素,构建校本德育体系。通过整合提高效率。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为健全人格打好基础"的育人总目标,以"走进市西的孩子是快乐的,走出市西的孩子是自信的"来界定具体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对"西涧"反复吟唱,而且把所观所感写诗告诉朋友,证明"西涧"是真实存在的。在韦应物的笔下,地处滁城之西的"小沙河",大多是在山与山之间曲折跳宕穿行,它就是"西涧"。"西涧古渡"的方位在赤湖。  相似文献   

12.
崆峒山地处陇东,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山、"天下道教第一山",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巧,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留恋其中,留下了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优美诗篇。这些诗篇在当代仍有重要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研究价值,丰盈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晨 《文教资料》2013,(16):5-6
在近代文学史上,晚清西昆派是重要的诗歌流派,其标志性的诗歌活动是"西砖酬唱"。由于《西砖酬唱集》未见流传,"西砖酬唱"的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考证,研究"西砖酬唱"可加深对晚清西昆派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季节的诗     
这个有风的散着落叶的季节一我不知你的到来我的诗依稀缀着晶莹的露珠听说你奔跑在原野上身后追逐的是江南的烟雨抑或大西北的风 当晚霞染红我的双颊当夕阳倚在崆峒山头当异乡的月亮悬在我的头顶诗乘着清凉的风如尘般轻盈降落我们在异乡的月下不期而遇崆峒山下的风吹得我有些冷不知这颗年少的心能否承载你曾经沧桑的过往  相似文献   

15.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近代中国由政府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外语学校,包括英文馆等外语教学机构和天文学馆等西学教学机构。《八年课程表》是京师同文馆草拟的一个"由洋文而及诸(西)学"的学习进度表,其本质是为"诸(西)学"教育,而非外语教育。《八年课程表》的招生对象,系从英文馆等外语专业借调学生,这与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学者不能适应"诸(西)学"教育有关。《八年课程表》的出台,体现了140余年前近代中国在西学教育中盲目求广、求快的心态,试图以有限时间追求诸多西学专业的全面教育目标,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八年课程表》最终没有实施,"诸(西)学"教育实际上朝着专门化、长期化的方向发展。部分学术成果以未执行的"诸(西)学"教育《八年课程表》,对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做了过多的解读,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16.
森林康养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森林生态、景观休闲、食药融合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健康文旅体验模式。甘肃崆峒山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名山,也是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在平凉“十四五”文旅规划布局下,积极推进崆峒文化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是甘肃平凉地区旅游经济提升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崆峒山文化资源的四个优势方面分析与森林康养的融合发展,提出利用生态文化提升森林康养品质;融入养生文化普及森林康养理念;引入武术文化丰富森林康养形式;吸纳膳食文化助力森林康养服务。这些针对性的建议,可以促进崆峒文化与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提升森林康养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资源产业化,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学术生涯中的两个经典学术文本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境遇:前者因"以西套中"、牵强附会而遭人诟病,后者因"以中化西"、融通创新而为世人赞赏。这是它们"以西套中"和"以中化西"两种不同的言说方式造成的。以王国维前后期不同哲学思想的形成和架构为切入点方能深入探求上述两种言说方式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这对当今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当今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换亦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位于陇山东麓的平凉,不但以悠久的文化积淀、重要的地理位置闻名,且以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享誉神州。泾河、汭水、崆峒山、王母宫,这些曾经孕育过中国古代文明和陇山文化的地望,曾经引起过厉代文化人向往和黄土地儿女的深情注目。崆峒学研究作为陇山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成果是平凉市职业中学教师赵继成的新著《崆峒集萃》一书的问世。  相似文献   

19.
<正>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常委、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20世纪全球副热带大洋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提出全球增暖导致西边界流加速是其主要形成机制,推动传统西边界流研究向物理、生态等交叉方向发展;创建以"部分耦合"为核心的耦合模式动力实验体系,系统揭示中纬度海气耦合与副热带—热带  相似文献   

20.
妙辨四字     
<正>"从、比、北、化"四字,看似形近,难以辨别,其实,只要抓住其异同点,便可一目了然,甚至牢记终生。其相同点:都是由二个"人"字组成,且均为会意字。其不同点:方向不同,含义各异。"从",是由一前一后西向而立的二人所构成。其基本含意是前者向西,后者亦然;一代人如此,二代人如此,代代如此(这里的"一"是以一代全,以具体代抽象)。人从出生起,便向"西方极乐世界"奔跑,一天一步,趋于坟墓,芸芸众生,无一例外,它揭示了人类生存的规律,诚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