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鲍秋红 《科教文汇》2014,(14):85-86
影片《通天塔》借用圣经故事之名,讲述了生活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影片中所反映的不同类型文化的解读和对比,分析了多元文化交锋中"和谐与冲突并存、包容与排斥同在"的状态,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之下,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是1992年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的陈锡添在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所写的一篇著名通讯,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深圳、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美国学者伯格认为,叙事即故事。通讯也是在叙事,通讯是对真实故事的记录。当然谁都会讲故事,但不是谁都能讲好故事,这就需要叙事的策略。在叙事的过程当中,不同的策略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东方风来满眼春》是一篇有味道、有感情且有意义的通讯"故事",本文将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吕娟霞 《科教文汇》2010,(31):74-75
自周小兵(1992)试析"不太A"后,关于"不太"、"不大"、"不很"、"不怎么"一类词的研究相继出现,但我们认为以往学者对"不怎么"与其他"不太"类副词的区别研究还不到位,对于这类词构词方式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关于"不太"类副词与程度副词"有点"的区别研究还不到位,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霞玲  包向飞 《金秋科苑》2010,(20):119-119,120
《伊索寓言》中的《蝙蝠、鸟与兽》的故事根据《伊索寓言》的版本的不同都有些轻微的不同。但是不同的版本最后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为人立场要坚定,没有立场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没有立场的人是要受到惩罚的。通过细读这则预言,人们发现:伊索的蝙蝠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中立"的权利,它甚至无法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5.
王明娟 《科教文汇》2012,(26):140-142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日新月异,随之诞生的各种新词怪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在以前也不存在任何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且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可以说,它们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可译"的。由于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解决这一"不可译"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groove一词展开来对西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征 《科教文汇》2010,(28):54-56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讲述了捕鲸船"披谷德"号船长埃哈伯疯狂捕杀一头白鲸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透过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梅尔维尔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本文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支撑,试图探析小说中人物的不同心理,以期揭示人类的心理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界末日这个词近来很时髦,天文学家不断探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电影导演们则争相拍摄有关末日危机的电影。对于世界末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记载,大概就是《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了。尽管我们不知世界末日是否会来临,也不知这一  相似文献   

8.
吴宦熙 《科教文汇》2011,(16):135-13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由于两国语言都使用汉字,故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即"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在意思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这给日汉互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拟通过语料库的实例来考察比较典型的"关心"和"関心"这一对中日同形词,旨在探求中文的"关心"一词的日语译文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39-139
话哈佛学者、TED演讲人带你探知"事实"如何"失实"。 《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中,哈佛大学学者阿贝斯曼进一步扩展了《思考,快与慢》和《黑天鹅》中阐述的思维的不可靠性、世界的不确定性等主题;通过对大数据的探究,讲述了"绝对知识"到"虚假知识"的相变。《失实》有助于我们在接受认识不准确、有局限性这一事实的同时,不断发现测算世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辉 《科教文汇》2011,(2):70-71
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非常善于传神地运用色彩词,小说《药》就是代表。"色"及其引起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现实黑暗,在黑沉沉的悲凉中昭示着光明,给人以希望、慰藉和力量,凝结着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了"色彩",就理解了《药》。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4,(4):39-3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好奇"号探测器从火星上发回的最新照片中出现一抹神秘的亮光,引发外界热议。有人说,亮光看起来很像人造光,不排除这个红色星球上"存在智能生命的可能"。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很诡异的白色"亮点"。由于在周围暗灰色的背景中显得很突兀,因此有猜测称,这很可能暗示火星上存在地下智能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2.
沐川 《科学与生活》2009,(5):126-126
<正>瑞典伟大的博物学家林奈在出版他的划时代巨著《植物种志》的时候,并不知道他在这本书中采用的"双名法"(一个生物物种的拉丁文学名必须由两个词构成,前一个词类似"姓",后一个词类似"名")会被后世的生物学家奉为规范,并给生物的命名带来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指出现在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从而提出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园媛 《科教文汇》2010,(11):76-77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气为词"的词体风格,被称为"词中之龙"①。"稼轩词"论及"气"的灵境塑造上彰显了"稼轩词"独特的美学思想。故本文以此为题,在辛弃疾"以气入词"的美学思想表达中,探索稼轩词的词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周利波 《金秋科苑》2009,(23):85-85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在城墙上悠然抚琴,吓退了司马懿……这些关于古琴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时至今日,不少人对古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古琴就是古筝"的误解上。其实,古琴在上古的商周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周利波 《今日科苑》2009,(23):85-85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在城墙上悠然抚琴,吓退了司马懿……这些关于古琴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时至今日,不少人对古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古琴就是古筝"的误解上。其实,古琴在上古的商周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黄色”的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内江科技》2011,32(7):43-44
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黄色"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比了颜色词"黄色"的联想意义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并对"黄色"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高兴 《科教文汇》2012,(20):75-75
本文从《宋史》中寻找史料,证明"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一名句作者是晏殊。  相似文献   

19.
"凡是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就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是《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第一句话,故事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引出了主题。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贝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对婚姻的想法:单单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通过对贝纳特夫人对女儿门婚姻的幻想,莉迪娅和威克汉姆以及克林斯先生和卢卡丝的结合的描写,最终得出结论,真正幸福的婚姻应该基于感情和金钱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子彦 《百科知识》2011,(22):26-27
不知你是否留意,医生的处方签上通常有一个奇特的符号,其实这个符号源自一个名为"贺鲁斯之眼"的古代埃及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在埃及文化中流传广泛,而且对科学文化史也有深远的影响。奥拓?贝特曼博士的《图解世界医学史话》以及日本学者平田宽先生的《科学文化史》中都提到了这个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