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人际互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网络人际互动的新特点,分析了互联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皖南医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关系为出发点,从网络互动内容、网络互动动机、网络感知有用性、网络涉入程度等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网络互动行为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军成 《天中学刊》2003,18(1):108-109
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不利的影响。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对策主要有依法治网、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引入生活方式作为中间变量,提出了网络化环境中网络互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假框架和研究假设,并对全国各地将近1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的发放,通过分析筛选出了约5000份问卷进行了实证的检验.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网络...  相似文献   

5.
高校成为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预备阶段,学生除需要储备知识、培养学术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而校园的人际互动成为影响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校园人际互动投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主要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微观社会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人际心理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人际空间与人际交往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结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探讨人际心理空间的内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笔者从人际心理空间影响人际沟通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并提出从内外视角寻求建构大学生和谐人际心理空间的有效策略,以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实现人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网络在改变人们地缘空间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思维方式,尤其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更为明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本文论述了网络对大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虚拟人际互动作为现实人际互动在虚拟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带有现实人际互动的价值属性,更具有以技术、无界等为特征的虚拟空间独有的价值属性,与现实人际互动有着较为显性的区别。文章提出虚拟人际互动的创新生存方式、提升自我认同感、加强主体教育、拓展交往场域等价值属性,以期实现基础要素、动力要素、持久要素和时空要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对大学生同辈群体心理互动的内在动机、客观条件、鲜明特征、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现状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调查1028名广西在校大学生,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总体及包容宽恕、谦虚诚稳、感恩奉献、尊敬礼让四因子得分分别为3.54、3.27、3.86、3.62及3.31。2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与自我和谐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r=-0.354,P<0.01)。3自我和谐可解释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23.7%的变异量。结论: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可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网络与高校学生人际互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网络对高校学生人际互动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发挥社会化网络对高校学生人际互动的积极作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重视"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搭建多主体的网站资源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人际冲突是师生人际关系的冲突.是师生心理互动的结果,师生心理互动是师生双方发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根据师生互动的交互作用和循环因果关系原理,要化解冲突,必须依靠双方的共同努力,变相互指责为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共同营造师生间心理互动上的良性循环。师生人际冲突根植于病态人际互动模式之中,病态人际互动模式主要有缠结型模式和疏离型模式。如果师生双方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人际互动模式.师生间的人际冲突不断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杜凯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111-113
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具有发展全面和谐的个性、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帮助成才等基本功能.社会的深刻变化使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在关系、内容、界限、目的、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含有正面的价值也含有负面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应该遵循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相互理解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互动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路 《教育与职业》2006,(24):70-71
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配合。文章对大学生道德下滑的原因做了分析,主张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力量,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网络诞生地,又是网络建设和发展最快的领域,生活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等深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网上的道德教育,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简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的调查表明 ,目前学生 (尤其是大学生 ) ,是“网民”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青年学生几乎忘记了现实世界 ,无所顾忌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 ,以最快捷高效的方式接触世界 ,获取信息。但是 ,也正由于这个虚拟世界的“自由”状态 ,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涣散性和不规范性。因此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别在《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公布之后。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 ,笔者以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因素1、猎奇的心理。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是青年人天然的心…  相似文献   

19.
试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交际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一种新的方式,它在给大学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交际给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道德和个性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就如何预防其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说,中国人按血缘关系划分“自己人”和“外人”,信任度亦是随着血缘的亲疏呈逐步递减的趋势。即在中国社会中特殊信任(仅限于“自己人”)多于普遍信任(针对于“外人”)。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现实与期待的差距常使他们感到人际信任危机的来临。通俗地讲,人际信任就是“放心”,不必提心吊胆地担心对方是否会按自己的期望而“为自己”做事。与之相对立的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