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1):44-46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就是"言之有物"。当然,不只是新闻评论,其他新闻体裁,推而广之,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然而,这个最基本要求,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的难。  相似文献   

2.
蒋卫东 《青年记者》2010,(14):43-44
新闻的"快、新、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体育新闻摄影该如何强化时代感、运动感和真实感,赋予"快、新、深"以新的内涵,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钻研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贴近、鲜活、互动”的特点好比一把双刃剑,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应当警惕走入“市侩新闻”的误区。已经有学者和市民提出质疑:邻里纠纷、街头闹剧、奇闻趣谈等等在现在的民生新闻栏目中比比皆是,我们媒体是否还具备权威与公信,民生新闻是不是或者应不应该单纯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而取悦某些人的低层次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4.
陆定一曾经说过:"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定是事实,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对于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5.
钱坤 《中国广播》2006,(7):33-34
近二十年来,城市广播电视新闻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新、短、快、活、强”,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求广播电视新闻的“土、专、精、深、软”,努力在可听性、可看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柔和性、引导性上下工夫,真正使广播电视新闻成为受众获取新闻必不可少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7.
8.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12):46-46
《羊城晚报》的老报人、名新闻言论作家微音(真名许实)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数千篇“街谈巷议”和其他章,连同他的“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战斗精神,都已成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护士"余书华……当全社会都在赞扬"最美"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热切呼唤的就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对自己工作岗位高度负责任的职业精神。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应当弘扬的正是不可或缺的新闻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在报道中不可或缺,但长期以来,由于此类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加之报道手段枯燥,语言干瘪,往往让读者失去阅读的"胃口",也大大削弱了报纸的指导性.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写,使其真正鲜活起来,成为读者与新闻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九年多来,全国新闻战线的记者纷纷深入改革发展现场,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听民情、访民生,体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这一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锻炼了新闻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对传统的报道视角构成有力冲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5日,大河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学生互殴致死当堂老师旁观“杨不管“判赔10万元》的稿件,①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许多媒体参与到此事的报道中,网民也顺水推舟,掀起讨伐的狂潮,“杨不管“成为玩忽职守,没有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不敬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必须遵守一系列的原则,以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6.
郑英 《新闻传播》2014,(2):63+65
感动别人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形象结果",是让新闻鲜活生动起来的活力因子。瞄准新闻中的"概念结果"来借用形象,是新闻"形象结果"的构成原则。一个好的记者要想写出出彩感人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提炼"形象结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领域层出不穷的经验,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写好经济新闻并不是一件易事,往往会落入灌输式、套话式、终结式的俗套。如何跳出俗套,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赋予经济新闻以生动、鲜活的个性。才能让经济新闻“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八月中旬以来,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边疆哨卡,与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采写了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各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一派清新之风。本报也相继在头版开辟了"聚焦法治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64-66
鲁迅和邓拓是新闻评论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们的作品更是新闻评论生命力的有力诠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会是速朽的,而应该是言之凿凿,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分别谈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成理".若有这两个要求,一篇新闻评论可说基本上就立起来了,大致的模子基本具备了.但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加上-个品质: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在工作过程中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坚守初心,风雨无阻地出现场。不仅如此,还要"展望远方",视野开阔,勤于思考,善于对事件进行深入发掘,写出反映时代脉搏的好作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是记者安身立命之力,是记者肩负历史使命、为新时代放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