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与社会就业的关系极其复杂,一些研究发现了"就业"与"就学"的相互替代、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反周期"、高等教育调节分割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等现象,这些发现已经具有了公共政策的意义。事实上,很多国家在运用高等教育调节社会就业中取得成功。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调节社会就业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经验,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运用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政策工具调节社会就业的四个方面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阶段,但一些大学生仍不愿接受这一现实,导致选择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帮助大学生走出选择性失业误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麻守仕 《甘肃教育》2011,(22):17-17
大学生就业季节即将过去,社会上仍有一些"毕剩客"。他们并非无业可就或不想工作,而是"挑肥拣瘦",主动放弃一些就业机会,这样的情况被称为"选择性失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飞指出,选择性失业说明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预期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据《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选择性就业问题,根据彼德罗夫斯基动机系统理论的相关观点,尝试构筑就业意向的结构,并就此在宁波大学作了实际的调查,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加强就业意向动态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竞争激烈.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有的研究者已提出了一些见解,办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着重从"三下乡"社会实践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出搭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践队伍,改革已有的考核体系,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热"是一个受到政府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 ,"公务员热"是招考制度、就业压力等宏观因素和个体理性选择的微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 "公务员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政策层面和个体行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龄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北京的老年服务业和城市轨道交通业出现了选择性人才短缺、发展性人才短缺和垄断性人才短缺。这种人才需求结构就决定了二年制高职专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浩 《历史教学》2006,(11):28-33
20世纪60年代,丰裕的美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困问题,而失业是造成贫困问题的主要根源.为此,约翰逊总统将保障充分就业作为"伟大社会"改革计划的核心,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就业保障政策.这些政策在降低失业率和消除贫困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并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干扰,导致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9.
李展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22-124
本文从对社会资本的理论回顾及界定开始,运用社会资本的一些基本理论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继而探讨了对大学生就业来说社会资本的积累,形成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并做出了尝试性回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兴理论,为我们研究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理论视角,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真正对"社会资本"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使之产生较大影响的则是美国的科尔曼(James Coleman)。之后的很多的研究者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应用到多各领域来分析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得成果,显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巨大威力。大学生就业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大学生就业工作牵涉着千家万户,拨动着整个社会的脉搏,因此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意义重大的课题。本文就是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思考,探索新的大学生就业思维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由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的对社会就业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教育与职业》2007,(18):58-59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家庭、大学生本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复杂,但社会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是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北京一些居民居住环境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就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就业空间不足、相关政策难落实、招聘单位要求条件过高、创业成本高风险增大等,并探索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怎样理解"就业难"? 1.要正确认识"就业难"的概念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的组成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组成部分超出实际社会需求,呈现"过剩".这里设定的条件是把大学毕业生的文凭与社会需求的一定岗位"等值"起来,即社会有着固定的对大学生的需求岗位,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到这些岗位工作,不考虑大学毕业生去竞争与文凭不相等的其他社会岗位的"弹性".二是大学生毕业时不能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在一定时期出现就业困难.这里设定的条件是:第一,社会将所有的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开放,社会实际也存在着与大学文凭相适应的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机制因素,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渠道有障碍;第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科类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专业对口寻求工作岗位出现难度.第三,一些大学毕业生主观上认为岗位对自身文凭"价值"不适合,或过于强调专业对口,选择"待业"或继续学习,以寻求更好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过程的核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各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达到了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磨炼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由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教育研究者应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和研究力度,尤其是要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视角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在高校形成了一个由富裕、中间、贫穷三层学生构成的"纺锤型"社会。此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因此这个分层主要由大学生的先赋地位即大学生家庭所在的社会阶层决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但决定了大学生的家庭人际圈,还影响了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交往圈,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大学生就业机会及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的科学内涵,指的是任何人的实践活动只能以现成的生产关系作为现实活动的条件和基础,这个条件和基础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在生产关系变革与发展中,社会主体具有选择性,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通过社会主体的选择活动实现的.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体在生产关系上的选择性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家庭社会资本越大的大学生,其就业质量越高,即家庭社会资本的"差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差序"。  相似文献   

17.
农卓恩 《教育》2012,(11):43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这个字是模糊不清的字眼,依据不同人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大学毕业生是产品——劳动力的供给者,就业难是说他们的产品——劳动力的销售难。但是天底下再难以销售的产品最终都会销售出去,只要它的价格降得足够低,有些产品必要时要低到负数才有人买。事实上,前段时间曾有报道说,一些大学毕业生愿意零薪水就业,那是把他们的劳动力价格降到了零。一些学徒  相似文献   

18.
目前,残疾人就业的矛盾依然突出,既有市场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法制亟待健全的原因。所以,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人就业,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残疾人真正能够"平等、参与、共享",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喆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07-108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缓解大学生群体就业矛盾的一项重要选择,备受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与过非正规就业方式的14位大学毕业生深入访谈,围绕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从"体面就业"的角度提出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群体社会正式支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是因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同时,也将导致工程教育理念的革新,其中即包括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加倍关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新工科"的改革可能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为此,需要更加注重办出自身的特色,并可以从"新工科"的理念与实践中得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