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姜娜 《黑河教育》2014,(12):60-60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与孔子的"学思行结合"的教育思想有共通之处,也与新时期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致。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和陶行知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各自的时代烙印,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他们教育宗旨都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来焕发现代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当代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从德育、教育公平和爱心教育三方面来阐释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理念之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影响深远:宏观教育层面,其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微观教学层面,其影响着教师的学科教学.毛泽东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家孔子曾提出“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便在继承与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同时,参考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从而提出教育理论。现阶段,陶行知教育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小学教育中,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期可以为教学实践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这是郭沫若当年祭陶行知先生的诗句,真诚地表达了他对痛失万世师表的哀悼,也为我们道出了陶行知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渊源关系。陶行知专门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不多见,但在他的不少文章中,却常常提到孔子,在进行教育的实践时,则注意继承孔子学说中的精华,借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使之具有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与背景郭沫若曾在纪念陶行知去世的挽联中写有这样的一句名言."2000前孔仲尼,2000年后陶行知。"陶行知可谓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既有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孔子)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还有对西方当时先进教育理念(杜威)的吸收和改造,从而建立起赋有时代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教育新理念—"生活教育论"。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已经驶入了  相似文献   

7.
范读——不可低估的朗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梅 《教育艺术》2010,(6):26-26
从孔子到陶行知先生,"以读为本"的学习方法代代相传.有感情地朗读能让人渐渐进人文本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之教育理念为指导,回归历史重新温习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宗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进而把孔子的先进理念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来阐述如何把其先进理念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中,以期推陈出新,使我们的现代教育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教育观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为当今基础与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陶行知实践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全面学习理念出发,重点探讨了陶行知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以期深入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新世纪教育合作思潮,在教育关系的认识上有共通之处,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教育关系决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融会贯通到世界性合作教育潮流中去,必然会结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丰硕果实,从而架构起一座互通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桥梁,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孔子处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而陶行知身处19世纪末20世纪前半期,二者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故理清他们的教育思想的不同发展走向,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从教育宗旨上看,孔子与陶行知尽管有着一样崇高的理想目标,可后者经过了现代思想的洗礼,明显较前者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这直接带来了后者在教育思路、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对前者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深入论述了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六大解放、实施途径与方法等重要内容,并付诸于长期教育实践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法。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玉荣 《职教通讯》2012,(16):46-49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学习与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鼻祖,杜威课程观本质上反映了实用主义思想。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中国教育家学者将外国教育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和本土适应性改造的典范。陶行知课程观,根植于"生活教育"理论,又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课程观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观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分析这些内容,对我国当今课改不乏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理念,实践教育的理念,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其教育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二者看似仅是语序作了变化,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本文比较了两个命题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揭示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生活教育理论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它仍对现在的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民国时期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教育探索新路。他是"五四"前后最早将试验主义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同时加以实践并使之中国化的先驱者,是五四时代在教育界提倡和践行科学与民主两大精神的杰出代表。他致力于科学化、生活化和民主化的中国新教育,着眼于社会和国家民族需要,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借鉴其丰富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学习其伟大崇高的精神人格,对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威和陶行知在反对传统儿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儿童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儿童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二者的儿童教育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本文主要是对二者的儿童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几年来,华山小学以学陶、师陶为载体,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实践校本管理,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依靠教师办学,在改革中求发展,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已取的肤浅认识作一小结,与广大同仁交流并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