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劳结合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势结合原理和毛泽东教势结合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作为一种固定的表述,视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列为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教”和“劳”分别确指什么?“教劳结合”是否仅指“教育”和“生产劳动”这两个事物的结合?近些年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指的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结合”,而毛泽东的“教劳结合”指的是“教育同手工劳动、体力劳动的结合”,二者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原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捍卫和贯彻执行这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他结合中国实际。对这一原理进行了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笔者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提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的几个方面,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教劳结合"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综合技术教育是"教劳结合"的方式,"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人的根本途径;两个"承认"和两个"代替",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应确立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长时期之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在新的历史时期,使教劳结合迈出新的步伐的关键在于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教劳结合的论述,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以此为理论武器指导实践行动。如何理解邓小平的教劳结合思想?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应该特别予以注意:一是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在中国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二是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简称"教劳结合")理论由来已久,并广泛应用于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中。对"教劳结合"理论的渊源及发展进行阐述,并对当前发达国家"教劳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有益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教劳结合”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综合技术教育是“教劳结合”的方式,“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人的根本途径;两个“承认”和两个“代替”,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应确立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刘惠 《教育探索》2005,2(10):6-7
邓小平关于教劳结合的思想,在内容、方法和所站的高度上,均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的超越,全面贯彻邓小平的教劳结合思想,对克服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现象、推进素质教育和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在中国的新发展朱天利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思想由来己久,它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存在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劳结合理论的变革,创建了科学的教劳结合原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实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由三方面构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经过科学总结了的中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当今世界教劳结合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思想观点。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可以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杜威是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他主张教材心理学化,课程应以主动作业为基本形式。毛泽东则重视教劳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们在课程组织的实践性、教材选用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教材思想的教育性等方面都有共识,反映了他们的民主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园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必须走自己独特的道路。众所熟知,没有正确的理论便没有正确的行动,更谈不上会有理想的好结果。因此,构建中国教劳结合道路的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和紧迫的。我们认为,这个理论体系应由三部分构成:其一,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原理;其二,经过科学总结了的中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其三,能反映教劳结合发展普遍规律的当代世界教劳结合的新经验和新思想。现分述于后,并以其就教于四方贤达。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邓小平教劳结合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包括教劳结合的方针,教劳结合的宗旨、教劳结合的作用、教劳结合的形式和教劳结合的目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近十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课题的研究有不少著述颇有见地,但在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原义、实质和指导意义等重大问题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我觉得与研究者对教劳结合的基本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和理解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理论的新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思想产生于16世纪。几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劳结合的理论有不同的内涵,但始终是世界教育的永恒主题。16~19世纪,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贯穿着教育经济要一体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培养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在中国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贯穿着教育经济要一体化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培养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原理在中国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主要思想。我们党不仅始终坚持这一思想,而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作了创造性的发挥。刘少奇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在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对教育和经济进行大胆改革的尝试中形成的,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劳结合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劳结合尤其需要。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要了解教劳结合途径和模式的现状和趋势,必须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通过查阅建国以来国内主要期刊教劳结合途径和模式相关论文,笔者想就此作一文献综述。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劳结合现有途径和模式进而探索新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构建教劳结合体系的思考喻梦林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教劳结合体系的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什么为结合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给教育提出的重要课题。它决定教势结合的层次。内容。方法,关系教劳结合的质量、效果,是构建教劳结合体系的前提。教与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