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苔丝狄蒙娜的悲剧性死亡并不仅仅是由于伊阿古的陷害和奥赛罗的暴躁、轻信,从基督教的角度看,她本身也犯了罪,从对她的罪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见莎士比亚及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昕 《贺州学院学报》2006,22(4):105-108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塑造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例如莎翁两部悲剧中的女主角朱丽叶和苔丝狄蒙娜,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此前已有众多学者时二者的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分别做过详细阐述,而文章主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朱苔两位女主角的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相似的社会背景条件孕育着相似的审美观道德观,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的人文精神又各不相同。伟大的作品却以人物反映着相似社会背景中的大不同。本文对杜十娘和苔丝狄蒙娜两个完美而经典的东西方女性形象进行比较,试图对她们悲剧背后的更深层的社会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作品逼真地描写了一位忠于爱情、灵魂高尚的贵族妇女的悲剧爱情。客观环境与个人因素使苔丝狄蒙娜的悲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雷雨》和《奥赛罗》两部悲剧分别是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曹禺和莎士比亚的经典传世之作。由于剧作家所处历史时代和文化氛围的差别及由此形成的妇女观的迥异,曹禺笔下的蘩漪和莎翁笔下的苔丝狄蒙娜两位女性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其主导性格前者表现为雷雨般的性格,后者则可概括为圣徒情怀。但她们的命运都以悲剧结束,由此向人们揭示出一种现象: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下,处于社会和文化边缘的女性,无论是反抗还是顺从,终逃脱不了遭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比较了苔丝与玛丝洛娃这两个名女性形象出身地位、生活经历、表现的社会意义及结局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从苔丝悲剧看妇女解放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苔丝悲剧的实质,通常的看法是一个社会悲剧,笔并不这种看法,但同时又认为它欠全面、欠深刻,它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无数的女性悲剧和引后的现代社会远未绝变的女性悲剧是何以产生的,苔丝悲剧的实质应该是父权制社会以来就有的男性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歧视悲剧、双重性道德悲剧。妇女要获得,既要消除男性思想意识中的男性中心评论观念,也要不断地审视、反思与克服女性自身的负面与残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并于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此后,基督教传统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在西方世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传统和《圣经》对西方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暴风雨》作为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生涯最后一部独立完成的作品,被视为莎翁“诗的遗嘱”.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其个人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剧作中同时包含了浓厚的基督教意味和人文主义思想,并具有相互交织又相互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两相比较,探讨她们的共性与差异,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3.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奥赛罗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不单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不但是牺牲者,也是罪犯。人类的心灵就如一团骚动不安的火焰,它既可以放出灿烂的光辉,也可能导致可怕的灾难,这是人类逃避不了的宿命。  相似文献   

15.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基督教文学在经历萌芽、发展过程后,已在近代日本文坛中占一席之地,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远藤周作的代表作《沉默》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因作品的主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而得到世人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18.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19.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益于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庇护,成就于民族化、世俗化的传教形式,其结果既带来了殖民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起到了推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通过对"死亡"的抒写,以暗喻人类当下的生存境况,她更以文本中"死亡意象"的创设,揭示蕴涵其中的关于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深刻思考。同时,她试图用一种母性的温柔呼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女性个体尊严的召唤结合"死亡意象"来表征当代作家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