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从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具有一定的学批评和社会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赞歌     
那天,因为新买了房,搬家时翻出了一大堆相册,看着这些相册,我忍不住坐在地板上打开看起来,发觉许多东西当时被我忽略,后来被我遗忘,如今翻看起来,似是一些凌乱的人生碎片,但已经有历史的意味了。  相似文献   

3.
吉木 《教师博览》2007,(2):62-62
所谓“张郎”者,蟑螂也。关于蟑螂,我们知道些什么?夏天的晚上,黑乎乎的屋子里,突然听到一阵急剧的扇动翅膀的“哧啦”声,接着一个什么东西在你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已经爬到你身上,再接着自然是一阵尖叫和久久难以散去的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4.
陈可 《现代语文》2010,(2):133-134
李昂的小说《杀夫》讲述了一个“杀夫”的主题,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摧残,主人公不堪凌辱而残杀其夫,表现了女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彩虹 《学子》2004,(2):42-45
赵忠祥以他的智慧、天赋、底蕴、素质,加上他为人的品德与宽厚的性格,使他在25年的播音员、14年的主持人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称之为“中国第一主持人”。这些天为主持人委员会会长的赵忠祥又担任了第六届金话筒奖的评委,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成为众多年轻主持人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文艺批评进程曲折,面貌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整体环境较为宽松,文艺批评寻求着科学理性精神,但受“一体”文艺思想 制约,批评开始向政治斗争异化,50年代中后期,既有科学理性精神的高扬,又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横遭践踏,科学理性政治异化双重变奏的态势更为明显。60年代初至“文革”前夕,文艺批评在阶级斗争语境中力图自救,最终又别无选择地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连日来的几场透雨,给燠热的夏日洒下无限清凉,我的“东篱雅舍”内不再熬人,屋前也是花木葳蕤、蔬菜葱郁,煞是可爱。“东篱雅舍”是我的书斋号。  相似文献   

8.
全旺镇的横溪村,有个风景优美的白鹭洲。有人说那里的白鹭现在越来越少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总想找个机会一探究竟。等啊等,机会终于来了,6月1日下午,严老师组织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白鹭洲进行实地考察。一路上,我们很少看见白鹭,只看到许多枫杨树的叶子被虫吃得乱七八糟,有的只剩下一个烂掉的树桩,真可惜,我们拍了几张照片,还向当地老农了解了情况。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在他的著名杂剧《窦娥冤》中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流氓张驴儿想用药毒死蔡婆婆,没想到反害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到官府诬告窦娥,窦娥被判成死罪,临刑时,窦娥指天发下了“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结果都应验了。  相似文献   

10.
总想用勇气铸成锋利的剪刀,毫不客气地修剪自己。 将自己那些只争阳光、养分而不结实的蔓枝——剪去,将自己那些染有病毒而丧失生机的枝干——剪去,那些往往是昙花一现的枝备也要坚决地剪去!  相似文献   

11.
李玲玲 《福建教育》2005,(10A):58-58
男性,一个充满阳刚色彩的称谓;小学校园,一个呵护童真和诗情的充满柔美情臻的所在。男性们在小学校园里的身影独特而寂寞,然而,凭着对稚嫩生命的爱和对火热生活的热情,他们同样描摹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斑斓色彩。他们的生活,无疑是一道富有情趣的风景线。感谢朋友们热情参与征稿活动,敬请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味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小说中充溢着“汉味文化”与“汉味精神”.在《致无尽岁月》中,这种传统的“汉味”书写发生了新变,呈现出陌生化的特征.论文从叙事方式的转换、不同城市的对比以及主要人物的比照等方面来剖析《致无尽岁月》中的“汉味情结”.  相似文献   

13.
向小全 《中学教育》2005,(12):63-63
这是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相似文献   

14.
我从教47年,最难忘的是“文革”中当“地下校长”5年的经历。 这事还得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说起。那时我教的语文早改成了教“两报一刊”社论和《毛主席著作选读》。一天,我上高二的课,才板书课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位学生就问道:“杨老师,书上的题目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那’字没有口旁,您是不是写错了?”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让大家读一下课文,看看应当用“哪”或者“那”。  相似文献   

15.
“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 “但是”主要作连词.好像那把皮坎肩的碎皮子缀在一处的彩色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语气。  相似文献   

16.
17.
红风 《老年教育》2006,(5):19-19
作家赵丽宏曾说“人生是一本书”,好像还有其他人也这样说过。若把人生四季以书来比喻,那么,老年人当是一本纸张发黄、卷角毛边,甚至有些残缺的书。这本书从诞生之日写起,写过了童年、青年、中年,先后写了几十载春秋,记录了人生旅途的坎坷崎岖,跌宕起伏,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如今,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已经完成,而后半部分呢,正在用沉缓而从容的笔触,字斟句酌地继续书写。  相似文献   

18.
钱英 《学语文》2006,(5):36-37
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个“合”,也就是指文章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结篓,全靠收口。”这收口是编筐篓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筐篓的美观和牢度。把这个道理比于文章,也就是说,文章结尾也要讲究。对于写文章而言,人们常常通俗地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言其明朗漂亮,而文章的结尾通常比作“豹尾”,意为结尾须有力、有味。  相似文献   

19.
把“愤青”从一个概念还原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并说服他们接受采访,并非易事。但不真正走近这些“愤怒”的人们,又怎能探究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  相似文献   

20.
一雨从城市的上空悄悄地飘洒而来,那点点滴滴的呢喃,那淅淅沥沥的碎语,那羞怯又含情的眼神,真让每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惊喜不已。雨,带给城市一片清凉。雨,让每天都在股市、房价、加薪、晋级中升温的城市,突显宁静与温馨。二沐浴着美妙而动听的又若有若无的雨声,让人总觉得这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