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性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吸收和改造了立普斯的移情说,把它深深地植根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之中,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移情观.朱光潜移情观有着中西融合的鲜明色彩,但是这种融合由于文化根源上的差异而呈现出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毕生持守的“主客观统一”的美论,基于对审美对象的哲学—心理学分析,前期为“意象”说,后期为“物乙”说。这一分析融会中西,特别是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力图从审美的根源之地——物质感性的历史性实践中解说审美对象形成的秘密,为中国现代美学提出了美论、美感论一系列富于启发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规范和建立,是在西学的影响之下产生、发展的,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给予中国现代以来的美学建设和社会启蒙以巨大的理论价值.当西方的异质资源面临本土化和中国传统,当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科体系冲击传统的“诗文评”言说方式,内在的张力性差异就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从朱光潜美学而言,从美感体验到艺术化人生、从感性直观到从形象中得解脱这一美学体系正是处在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之上,是中西差异的典型代表.探求西方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启蒙美学之间的差异,进而发掘朱光潜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独立与审美超越之间的胶着和张力,将给现代美学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的前期美学建构既要面对现代美学"启蒙"的价值诉求,又要面对西方美学由"艺术哲学"转向非理性艺术本体追问的同样复杂的理论转型,其中产生了美学原理和艺术批评之间的矛盾冲突。克罗齐认为美学是艺术家心灵的独创: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以此高扬美学和艺术的独立性。朱光潜接受了直觉、形式等在美学中的独立作用,并结合中国古典诗学和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将哲学层面的美学原理转化成为主体性特征的审美经验。这不仅是中西理论矛盾的调和,更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学科范式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会根据个人喜好做出评价。而且经常是不假思索的,这就是审美直觉在现实中的表现。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迅速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Aesthetica)一词,这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Aesthetica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即研究直觉的知识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及其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审美直觉强化合情推理的可靠性、审美直觉调控合理推理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爱因斯坦以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创造而为世人所瞩目。关于他的创新奥秘,多年来人们从众多的角度,进行过广泛的分析。章试图从审美直觉这一独特视角,就创新动力、创新方向和创新检验三个层面,全面剖析其在爱因斯坦理论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理论型的批评家,朱光潜的文学批评模式多为学理的思辨和理论概念的辩驳。在他建立的严密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中,既兼顾了传统批评偏重经验与直觉,同时又以理性的方式深入文学肌理,注重抽象分析和逻辑思辨。朱光潜的价值就体现在完美的融合中西本为歧路的批评模式,以理论化、系统化的现代性思维注入中国沉滞已久的批评理念,这样的融合首先激活了垂垂欲死的“妙晤”式的传统批评,同时又使西方理论的水土不服消失于无形。  相似文献   

10.
诗论一直是朱光潜的中心主题,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朱光潜论述诗境,对情趣与意象这两个相关的范畴作理论上的探讨,梳理出诗的境界与“情趣--意象”二元结构的关系以及朱光潜的境界创造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爱因斯坦以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创造而为世人所瞩目。关于他的创新奥秘,多年来人们从众多的角度,进行过广泛的分析。文章试图从审美直觉这一独特视角,就创新动力、创新方向和创新检验三个层面,全面剖析其在爱因斯坦理论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审美超脱的人生境界、情趣化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理想等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形成美好的人生情趣,建构审美超越的价值信仰,发展和谐完美的人性结构。同时,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存在着理论精英化、现实语境错位等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小说审美直觉的首要特征是突发性 ,或者说非逻辑性 ,高明的地方全在于借助作品那种颇具普泛性的生活内容的经验模式 ,在“情”字上大做文章 ,从而不让读者以耗费过多的思想精力作为解悟作品审美意蕴的代价 ;张恨水小说审美直觉的第二个特征是先见性 ,或偏见性 ,并在民众的审美直觉中谋求到合作 ,从而使作品的审美功能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袁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入地揭示了审美期待的表现、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体验的回味及审美传达的整体过程.深化了中国现代美学在审美创造论方面的研究,其理论创新思维对当代美学的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心理距离”说是朱光潜先生重要的感经验理论。在他的美感经验中,审美主体“我”是超脱的,审美客体的“物”是孤立的。“物”、“我”要保持一定的 一美感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审美中,对“物”来说并不一定是孤立的。对“我”来说也不是超脱的,因此“不即不离”也不是完全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钟鸣 《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65-266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8.
杨忠慧 《学语文》2003,(5):48-48
世界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是作为整体存在的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通常也是先整体后局部。我们阅读文章也如此 ,虽然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的 ,但我们首先得到的印象却是关于文本整体的———内容、主题 ,至于它的语言表达中哪个词用得最精彩、哪个句子最出色则要回过头来再去发现。也就是说人们对阅读对象通常是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 ,然后才谈得上细部的理解和欣赏。比如人们读李白的五绝《静夜思》,首先得到的是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然后才能去细细体味诗人通过月光意象牵连起的思乡情绪和仕途无着、人生飘泊的感伤 …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美育思想值得研究。有趣的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不仅是朱光潜,而且王国维、蔡元培等中国思想文化名家,都不约而同地在“美育”上下工夫。一种想法让一个人头脑发热、有所投入,这只是个别现象,假如让中国一群优秀人物都想有所表达,而且别人说了不够我还要说,这就不  相似文献   

20.
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