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吴秀花 《考试周刊》2013,(60):137-138
<正>解答电路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电路的组成部分,而弄清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关键(才能找出用电器之间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等的关系)。电路问题可以分为直流电路问题和交变电路问题,也可以分为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即直流电路问题有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交流电流问题也有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部分电路问题的主要解题依据是部分电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问题性,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学会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创设"质疑"情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设置问题情境,是问题式学习的起点和核心。只有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教学"成长中的我"这一框题时,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出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爸爸妈妈喜欢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思想,设计具有逻辑关联、螺旋上升的递进式问题链,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探究、逐层推进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递进式问题链由情境性问题、体验性问题、技术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等构成.在实践应用中,递进式问题链的设计要“瞻前顾后”,递进式问题链的生成具有开放性,问题的呈现要重视情境性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为另外一个问题来解决。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将不规范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目标,让学生更多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经历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深刻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问题1:如何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为另外一个问题来解决。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界问题是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是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波普尔在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证伪主义”和“科学知识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养成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眼点。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定值是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特定状态,着眼于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某个变量.定值问题类型繁多,一般地讲,高中数学中的定值问题有两种类型:定数值问题和定点问题,主要包括代数问题中的定值问题和几何问题中的定值问题,其中以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最为常见.定值问题的解法更是多变,因此,要善于归纳总结,注意对通性通法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田颜 《宁夏教育》2013,(9):27-28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运用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学习——课堂从问题出发,到产生更高一级的问题,并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渐深化.“问题式”课堂上,具体包括预设和生成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总结和深化问题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精髓,是问题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问题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于数学问题案例这一载体,搭建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解答问题等活动的过程.同时,学生在问题解析过程中,学习素养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和树立.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就如何开展问题性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分析、解答不等式问题案例进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一、紧扣不等式章节重难点,设置典型性问题案例问题案例是问题性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载体和平台,问题案例的有效设置,对问题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15.
吴康 《太原大学学报》2007,8(2):132-134
“三农”问题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全局性的系统问题,甚至连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分别都是由系列问题组成的问题组。“三农”问题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增加,他们在不同年级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有所不同。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阶段,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应问题;大二学生在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其主要问题;经济问题和英语过级问题是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对于大四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考研和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问”,指的是“问题”和“提问”,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评课和讲座中,多次提到这样一句话:“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咏梅 《文教资料》2011,(11):209-211
"问题教学"是有效解决思想政治课走进大学生心中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问题教学"就是通过问题抓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学习。"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和问题意境的铺陈,创设问题要坚持三结合: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问题与学术前沿相结合、问题与学生和当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努力做到站在理论的前沿高屋建瓴;吃透教材融合自如;理解学生和时代,把握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袁慎铭 《考试周刊》2009,(20):17-17
解答排列组合的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混合问题要先选后排。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最后,要计算正确。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和技巧,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是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体现高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本文主要从元问题、原始物理问题、探究性问题、争辩性问题、易错问题、疑惑问题、想象性问题和场景回构问题等八种问题进行分析,并辅以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