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融合的潮州民系发育了潮人族群文化,形成了潮人独特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大量投射在潮汕地区地名上,是地名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探析潮汕地名中体现的潮人文化心理,有助于破解潮州民系文化密码,丰富潮州地名文化研究.潮汕地区地名主要蕴含崇宗追远、尚雅弃俗、敬神乐群、感恩扬善、革旧立新等潮人族群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蔡银环 《广东教育》2009,(11):24-24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潮汕儿女,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悠久文化传统,而现在不少队员却对潮汕文化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了一次以“浸染潮味.培育新潮人”为主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潮学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自饶宗颐先生登高一呼,潮人学者八方应和,如今星炳云灿,蒸蒸然了。我是潮人,近几年来为创作长篇小说《潮人》数度还乡,我曾经从韩江下游上溯,经梅州至五华,又从琴江下梅江到三河,寻遗踪,访野老,看赛神,观野台子戏,对韩江母亲河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我也曾在汕头和潮州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与座谈,并且阅读了数以百计的有关潮汕文史著作和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先前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所谓的潮汕文化研究,大抵还限于对潮汕文化表象的泛泛介绍和宣传上,如什么是功夫茶、潮州菜、潮剧等;这些介绍和宣传无疑显得肤浅而零碎,还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文化研究。自1993年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提出建立“潮州学”以来,潮汕文化研究形成一个热潮,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都参与进来,取得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可是这些成果当中,让人觉得:或是专门性太强,“见树木不见林”,或是反过来,“见林而不见树”。前者欠缺归纳和整合,而后者则欠缺具体的分析和个人的创见,或者说,  相似文献   

5.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主席李志贤博士主编的《海外潮人的移民经验》(新加坡: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3)一书,是近年来"潮州学研究"、"海外华人研究"两个学术领域中令人瞩目的一部学术论著.窃以为,本书的刊行于世,着实促进了上述两个学术领域的交融,尤其是推动了潮州学研究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四日,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被贬广东潮州,在潮时间,实不足8个月.但这却是他一生的重要阶段.因为他为潮人办了几件实事,深得潮人景仰;亦因他刚正不阿、实心为民的品格及文化伟人的深邃内含和光辉形象,深深影响了潮人的思想和潮汕的地域文化.因此,这段短暂的历史,就成为中国唐代思想文化史上的浓墨重彩之笔,成为研究"韩学"的重要课题,至今为潮人与学界重视.然其间尚有不少具体问题仍有争议,值得进一步考察辩正.  相似文献   

7.
张新民教授     
张新民教授贵州大学文化书院院长,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专家。现任贵州儒学研究会会长、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历史文献研究》编委、《阳明学刊》主编、《新原道》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贵州工作站站长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撰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重大课题多项,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一月中旬,参加“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感触良深。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颇大方面是体现于所保存的文献资料中。文献反馈学风,学风关系世风,世风表现素质。以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学术文化成果)奉献给自己的地区和民族,是评判知识界历史功过的最好依据,也是检验知识界  相似文献   

9.
粤之东,南海之滨,山川秀美的潮汕平原,孕育着一代代自强不息的潮汕人。潮汕文化承中原传统文化之文脉,纳海详开放文化之精华,融汇于本地沃土之中。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富有特色。历史上潮人不仅因为刻苦耐劳,重义守信,  相似文献   

10.
郭启宏的长篇小说《潮人》的出版在当前林林总总的长篇小说中其内容形式都应该是较为独特的一部,在以潮汕为题材的小说中或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史笔诗心的力作。它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以一颗潮人的心浸润了潮汕文化、潮汕风俗,再站在中原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潮人的生命形态,然后从小说人物形象生动的刻划中,准确而深刻揭示潮人的精神的崇高,这种精神的崇高之美正是本文探索借以管窥的豹之一斑。 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随着族群意识日益增强,潮人开始留心研究地方文化。潮籍学生尝试撰写《潮州文学史》,进行"潮州"文化的建构。然而,建构之初,在潮人内部便存在不同声音。尽管此一时期的文化建构活动在规模、深度及持续时间上均有限,但此一历史事件所呈现出来的若干面相,对今天的区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潮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推断,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等地已经生活着一批居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有潮州之名,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在这里,与先民们乃以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文化现象,随处可见。被称为“十七古”之一的“古井”是潮汕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潮州古井的建构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一、潮州古井的分布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3.
“韩学”作为特定的学术概念并予以科学诠释是陈寅烙先生1954年发表于《历史研究》第2期的《论韩愈》一文;1986年饶宗颐先生在汕头举办的“韩愈学术讨论会”上,以《宋代潮州之韩学》为题的论文中再一次提出,并且作了进一步阐述。虽然当时因条件尚不成熟,未能引起学界普遍重视,但是,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是很有见识和必要的。这说明韩愈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业绩不仅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建立起来,它的建立也必然会对弘扬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过学界的不懈努力,不仅涌现出许多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丁度浩 《文教资料》2009,(20):71-73
本文纵观潮汕历史,从儒家文化和海洋文化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潮人文化特性的形成、发展,以及其时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潮人》是一部有特色的作品,在潮汕文学发展史上,将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潮人》的思想艺术成就,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以清醒的历史意识描绘人生,展现历史兴衰,时代嬗替文明进化过程中五彩缤纷和波谲云诡的图画,具有历史的沧桑感。 小说虽以反右斗争、文化革命、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为重点,描写当代社会的现实人生,但前以《红头船的沉没》一节为“楔子”,后以《红头船博物馆》为“余韵”,  相似文献   

19.
石中坚 《文教资料》2006,(12):62-63
自明代以来,潮州由于人口的增多,地狭人稠的矛盾十分突出,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大批潮州人背井离乡,远走海外。潮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随着出洋潮人远播世界各地,有“国内的潮州与海外的潮州”的说法。侨居泰国的潮州人以他们的聪明和智慧,为繁荣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当地人民的认同与尊重。他信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潮汕曾经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不少著名作家,远的如洪灵菲、戴平万、冯铿,近的有碧野、秦牧。但细细检讨一番,潮汕岂有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一部富于地方文化特色而又较为厚重的长篇小说?六十年代王杏元有一部对于潮汕新文学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绿竹村风云》,只可惜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对地域文化作更深刻的挖掘。而《潮人》,我以为是继《绿竹村风云》之后一部既能深刻反映潮汕历史变迁、现实风貌而又富于地方文化风味的长篇力作。下面我拟从几个方面着手探讨这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