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文气,是指在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内容相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情调、气韵和气势。文气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以人体喻文章,那么,主旨是灵魂,材料是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外衣,而文气,就是血脉和气息。一个人血脉旺盛,气息畅通,就健康,生机勃勃;若气息奄奄,血脉受阻,就将失  相似文献   

2.
<正>师:刚才我们从文章的选词用语、修辞手法、句式选择、称呼变换等角度感受到了闻一多这篇演讲稿激越的情感,尤其是通过长句、短句的配合,反问句、感叹句的配合等,作者奔涌于字里行间的那一份义愤填膺、那一腔慷慨激昂甚至可以跨越时空,震撼并激荡着读着此文的今天的我们。此外,文章中用括号标示出来的那些动作以及现场听众的反应,也可以帮助我们想象出演讲现场的氛围,感受到演讲扑面而来的气势。那么问题来了,老师想问问大家——除了情感以外,  相似文献   

3.
长短句互换是句式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 因此它虽然属于传统题型,但是在历年高考中总成为“座上宾”。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山东卷上就再次出现了它熟悉的面孔。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在表达效果上长旬和短句各有特点: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  相似文献   

4.
政论文,特別是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语言富于逻辑性。为了做到条理严密,气势畅达,描述复杂的事物,表达精密的思想和阐明深奥的道理,有时用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句子中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较多。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种句子的思想内容,我们必须对它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可能做到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的统一。现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语文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很少用到“文气”一词.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语言流畅”、“结构紧凑”,反之.则为“语言不通”、“结构松散”等等。在著名语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所著《所谓文气》一文中提到,古人评论文章,常用到“文气”一词,在国文教员批改学生作文时,也有“文气畅达”或“气势欠流利”等评语。究竟“文气”如何理解.恐怕很难说得清晰,即便能说出一二,也是玄之又玄,  相似文献   

7.
<正> 翻译英美文章时,我们常常遇到长句。为什么长句会经常出现呢?这是因为长句的运用有其好处,可表现彼此联结,不宜于用短句表述的复杂思想,显得更周密;可表现时空连贯,不宜于用短句叙写的人物、事件、显得更完整。由于长句的这些特点,它常常出现在哲学和政治论文中,在文学作品中。长句内容丰富,语法现象纷繁,逻辑关系复杂,翻译起来颇为费事。一般说来,翻  相似文献   

8.
1 什么是文气?对这一范畴,有谓文气是才性气质论者,有认为是作品风格论者,有认为是行文气势论者,有认为是语气音节论者;台湾学者还从“文气”中析出了“民族性”的意谓,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见解都从某一侧面接触到了“文气”的内蕴,但我总觉得尚有意犹未足之感。研究者们似乎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角度,这就是文气论也是艺术本体论,它着力标明的是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所在。“文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美学范畴,对于它绝不能仅仅从字面上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许“文气”一词本身并没有准确概括、反映出它所拥有的丰富内容。因为“文气”二字,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被人认为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气”,实则这一术语是从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说法中凝缩而来,而曹丕原意更偏重于指作  相似文献   

9.
李红 《山东教育》2014,(Z6):88-90
书面表达要想拿高分,就必须有“闪光点”,也就是文章要有出彩的地方。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时一两点精彩之处就足以改变文章的分数。要想把一篇文章写好、写完美,使文章耐人寻味,上档次,学生不仅要注意文章的通顺与连贯,而且还要尝试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式,给文章增添文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交叉使用长句和短句在英语写作中,过多地使用长句或短句都不好,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0.
!不要总霸占音响,将跟不上时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播放。!不要在家长会过后,总说:“看看别人……”您应该看到,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不要总逼我们上那么多的补习课、艺术课(除非我们自愿)。毕竟,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要总唠叨个没完,因为那样只能使我们更加“逆反”。!不要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论中常提到文气,它包括文章的特色、气魄、风格等,而这些又主要是由作家的气质、才性、学识、习惯、意志等决定的.气质、意气等的形成,有的认为是“天赋”,有的认为主要是靠后天的学习锻炼;对于文章的气,有的认为以气魄、气势为主,有的认为以理为主,有的认为以神为主,但都一致认为为文必须有气.本文从最早提出文气之说的曹丕开始到南朝刘勰再到唐宋韩愈、李德裕等,引述分析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文气的见解,理出了从“文以气为主”说到“文以理为主”再到“文以神为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气势存在于文章之中,它不仅能体现出文章作者的自身素质,而且使读者的思想得到感化,是建构文章风貌的因素之一.气势是文章写作的启动器,是构筑文章的凝聚剂,是读者赏读文章的向导.取得气势的方法一在文章内容的传载中取得;二在文章体式中取得.  相似文献   

13.
小说《白鹿原》以长句为主,同时运用大量排比句,二者有机融合,使小说的语言节奏和语言气势与秦腔的豪迈激越、厚重大气相融合,流露出浓厚的秦腔韵味。  相似文献   

14.
“文以气为主”(曹丕 ) ,“文章最要气盛”(刘大槐 ) ,“文气”是作家创作的基础 ,“文气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以及写作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 ,其精华对当今的作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中学生作文“文气”是指由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学识水平、情感体验、生活阅历、认识感知能力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写作精神 ,它是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 ,对中学生进行“作文文气”的养成训练非常必要。一方面 ,“作文文气”的培养 ,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把文章写得思想健康 ,立意深刻 ,选材新颖 ,条理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曹丕的“文气”,研究者是见仁见智,本文则试图对“文气”作出系统的考察。本文的基本看法是:如果说,《典论·论文》讨论了作家论、创作论、批评方法和文学价值论,那么“文气”与这四个方面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选用哪种句式才能更确切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文章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几种句式的修辞作用。长句和短句——长句的修饰、限制成分多,内部关系较复杂,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中长句用得不多。但是长句结构严谨,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更细致严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刚才出力摇船犹  相似文献   

17.
简洁是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简洁,再简洁。”是美国作家梭罗的名言。冗长、复杂、繁琐、拖沓是英语写作的大忌。一篇优秀的文章,行文不仅要清晰流畅,还要言简意赅。毫无意义的单词,含混啰嗦的短语,结构复杂的长句,堆砌在一起会削弱句子的气势。下面从选词、改写从句、修辞格等方面,谈怎样使英语表达既简练又含蓄蕴藉,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面对新课程,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要老处于被动地应付,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这也是语文教学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学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措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言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又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1、关注生活,注入人气“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气”说到底还是由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性格决定的,“文气”只是作家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气度、气质决定他的人生,也决定他的文字,即“人气”。“寻寻觅觅”的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交替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个性情中人,但命运多舛,使她写出了“知…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有的作者为了增强文章气势,突出某种感情,而在作品中不惜笔墨,大量列举同类性质的词语,造成一种多项并列的长句结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不合事理。《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登载的短篇小说《旱》中,就有这样一例。现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