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我国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自宋以后,元、明、清的教育无不受朱熹思想的巨大影响。考察朱熹关于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发展阶段的论述,取其新、舍其旧,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德育难做,难就难在德育是针对心灵的教育。什么样的德育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又能真正在心灵里发酵?最近,首都中小学教师们总结和展示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时代楷模精神的内涵与大中小学德育内容呈现高度的契合性。将时代楷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不仅丰富了其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创新路径。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当前社会现状,从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动机、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分析时代楷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德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找准教育对象的道德需要嵌入德育内容、提升德育亲和力强化情感认同、善用隐性教育锤炼道德意志和强化实践育人达到知行合一等方面实现时代楷模精神融入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资源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思想、心理具有其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的规律,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不同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新生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功教育,是提高中职德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周丹 《双语学习》2007,(12M):110-110
德育的地位在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本文从古今中外德育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着手,探求德育在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寻求现代意义上教育目的的道德回归,阐述德育在规范和指导人的生活、培养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规范教育有其社会作用和个体作用。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强调社会规范教育是由德育和德育课程的本质决定的。建立以社会规范为核心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可以使德育课程走出学科本位的局限,使德育课程体系具有贯通性、稳定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课程、校园文化和活动等方面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教学策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贡咏梅 《教育探索》2004,(7):101-10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德育理论的不同侧面、层次、阶段进行探讨与反 思,为建立起既呈现时代特征又符合教育规律的德育新模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我国在德育政策下进行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暖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民族精神的教育问题、政策推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即心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心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中小学德育主题空洞、立论方式空泛、德育主体缺失、过程缺少参与性、教育说教气息浓等,都多多少少地成为隐忧或损耗了德育的营养。国学与中国书院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和实效成果。当代中小学德育作为第一个走进生命的教育形态,应该广收博蓄文明的营养,在动态、发展、多少带有个性的环境中立体式的建构起中小学德育大厦。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坚持德育首位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陈明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对于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地位。如何才能做到把德育工作放在...  相似文献   

14.
从生命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看,生命安全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环节.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对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文章从德育视角下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内涵出发,探讨了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价值、应用价值与育人价值,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教育策略,以切实落实和加强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王玉泰 《天津教育》2001,(10):26-27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并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而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对学科德育进行必要的研究。学科德育是中小学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充分体现德育的评价功能和发展功能。学科德育作为中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日本中小学德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1947年,日本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增设社会科,承担了战后初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1958年,日本设置了专门的道德课,确立了德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1977年,日本颁发了《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确立了德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的三方面共28个条目的教学内容,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1989年,日本修改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将原来的“智、德、体”改为“德、智、体”,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还对德育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自此,奠定了德育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德育体现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而非专设德育课程所能囊括,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则从培养目标、内容及培养方式等诸多层面提出了如何对传统德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以及如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一步地融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定位、特性、融合方式及切入点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生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十分必要,在引导学生向内探索、向外探索以及作生涯决策时有机融入理想信念、中国梦、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代特征、国情等德育内容。这可以确保生涯教育的方向性、增强生涯教育的教育性和提升生涯教育的可持续性,缓解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虚热”现象,以促使生涯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对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来看,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制度德育和活动德育上,带有明显的说教成分和形式主义,学生投入不积极,教育效果不明显,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德育方式。而高层次的德育则是人文德育和自我德育,阅读经典美文,构建书香班级就是人文德育和自我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