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耕耘与收获     
耕耘与收获王才(内蒙古开鲁县图书馆)我于1961年在开鲁中学初中毕业,做了三年临时工后到一个农场小学教书,1972年去县文工团做财会和编剧,1978年末才调人我梦寐以求的图书馆,到图书馆并非有什么崇高目标,只缘自己是个书迷,为了看书方便而已。然而,当...  相似文献   

2.
向世界迈进中的我国光盘业(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戚其秀三、我国光盘业所面对的未来1.图书馆的模式将发生变革台湾于1994年10月正式开放了第一家多媒体光盘图书馆。它分二部分,一是光盘图书馆的主体部分,另一是附设的视听中心,为读者提供30多部多媒体电脑...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在贵刊和其它杂志同类栏目的文章中看到,主张图书馆办产业的“务实派”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图书馆杂志》1994年第2期刊出的《图书馆事业不再分主业和副业》一文,提出了“为适应市场经济,图书馆建设应三产与业务一起抓”的观点。对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家之言。诚然,市场经济浪潮下,图书馆不应闭关自守,与世隔绝则必然被社会所抛弃。单一的保守的传统图书馆观念,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一馆两业”也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些似乎都已是老生常谈,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一馆两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若以为只…  相似文献   

4.
顾倩 《图书馆学刊》2006,28(1):42-43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网络正在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某一行业的网络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其是否先进的足度之一。图书馆这一知识集散地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几十年来人们在图书馆的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图书馆网络化的基本框架,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图书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看了益阳市图书馆戴炳阳、周振华二位同志的信和对蜜蜂图书馆的介绍(见本刊89年第二期——编者注),我倒觉得这个图书馆的路子很有推崇的价值。正如笔者所说,近年来有一些厂矿图书馆(室)因为经济效益不佳根本无能添置新书,巩固发展无从谈起,反被视为一种包袱,这样致使一些图书室管理人员已被迫改行,有的求之不得,也有些热爱图书工作者则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说,因经费问题而名存实亡的基层图书馆并不少见,而象蜜蜂图书馆这样敢于走新路子,象周光旭同志这样为了事业而置个人得失不顾者却并不多见。我认为蜜蜂图书馆这种新路子值得推广。很明显,这样做好处有三点:一是巩固了图书馆。一个厂办图书馆一年有900多元  相似文献   

6.
张康康 《图书馆论坛》2004,24(4):199-200,37
父亲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无论学识或是人品,都令人仰慕。小时候父亲常常对我讲起他的许多童年轶事,从中我了解到他的博学多才、为人的正直、坚韧不拔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学校图书馆。因此,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图书馆就是我心中神圣的殿堂。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常常到县城唯一的图书馆去阅读,同时也非常羡慕图书馆员的工作,虽然那时还没有真正理解图书馆职业的内涵,但是我已感受到图书馆员的工作是多么崇高而又有意义,并且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图书馆员。1980年12月,高中毕业的时候,父亲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被调到当时的重庆师专(现渝西学院)工作,我自己也被照顾安排在学校图书馆。安排我到图书馆工作的情形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起初我被安排在学校财务室,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感到非常失望,于是我就一再向领导提出要到图书馆工作,表明自己从小以来就有的心愿,就是做一名图书馆员,最后,我的真情终于打动了领导,圆了我进图书馆工作的梦。我暗自下定了决心,要珍惜命运给我带来的这一良机,做一名出色的图书馆员。  相似文献   

7.
我十分赞赏贵刊八四年第一期78页孝感县图书馆杜存荣同志的见解,在注重服装的同时,统一佩戴图书馆馆徽。这样做至少有如下三点好处: 一、有利于读者对图书馆人员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二、突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激发事业心及肩负的重任。三、编有号码,便于读者评选最佳工作者。利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建议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张榜投标,征集馆徽图案,作为全  相似文献   

8.
说到与图书馆的情缘,人们自然想到名人和图书馆,那里有马克思的足迹,有列宁的精辟论述,有毛泽东的身影,有钱学森的感慨,而自己是一介平民,能有什么可讲呢。然而,在我学习、工作的50多年的时间里,我与图书馆的情缘经历了有情、真情、深情和痴情四个阶段。也许是上苍的安排,也许是命里注定,在我一生工作的几十年中,竟有1/3还多的时间做了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9.
肖鹏  肖九 《图书馆杂志》2022,(3):4-10+47
<正>前言这篇文章由多次访谈的记录汇总而成。其中最早的一次发生在2020年6月23日,受《图书馆杂志》之托,我对李东来馆长做了一次幸运的访谈。访谈的第二天,54岁的吴桂春先生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本上写下了那段感人的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杂志》2005,24(6):93-96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去年底出版的《书林清话文库》第一辑发行以后,深受海内外读书界欢迎。日前,由天津来新夏《邃谷书缘》、南京徐雁《苍茫书城》、上海虎闱《旧书鬼闲话》、福州林公武《夜趣斋读书录》和浙江嘉兴范笑我《笑我贩书续编》,以及古旧书业文献选编本《旧书业的郁闷》组成的第二辑六种已经在石家庄问世。这里选发的是首辑中有关北京藏书家韦力《书楼寻踪》、天津图书馆研究员刘尚恒《二馀斋说书》和谢灼华《蓝村读书录》的三篇书话。  相似文献   

11.
我的尝试     
我在一所中专学校图书馆工作,说起来也有15年的工龄了,其中10年一直从事图书馆采编工作。我馆属小型图书馆,自1999年使用大连博菲特文献管理集成系统以来,采购、编目、典藏就我一人负责。在手工编目的年代,非常向往图书管理自动化,所有抄抄写写的东西都用电脑打印那多好。刚开始使用时心理上轻松了许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使用过程中渐渐觉得它省力不省功,一种书从开始输入到典藏完成,至少要搬动五次以上,确实够折腾的。为了简化手序,减少搬动图书的次数,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不妨与同行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2.
在哈佛读书     
1996~1997学年度,我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一年的时间不长,感到新鲜的事情不少,其中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是在哈佛读书的滋味。先说说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哈佛大学有大大小小共100多个图书馆,馆中的藏书非常丰富,再活三辈子都读不完。每个馆都有自己的收藏特色,这从它们各自所属的机构或者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前者如资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资料库,哈佛燕京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商学院图书馆等;后者如档案馆,音乐馆,微缩胶卷部,地图中心等等。我最常去的首推哈佛燕京图书馆。该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而且在文化事业上,也素有“半壁江山”之称。图书出版等业,尤为发达。然而,三、四十年代的战乱频仍,致使上海的各类图书馆藏书流失、管理混乱、人员减少,图书馆业日渐式微。解放伊始,上海各业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在重点抓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同时,依然不忘人民的文化需求,大力整顿上海的图书馆业,并从归口管理、借阅制度、资金投入、修订分类方法等入手,用三至四年的时间,使上海的图书馆事业有了初步的进展。以下史料选自上海市文化局档案,原标题为“一九五三年上海市图书馆工作总结”。谨供研究者或利用者参考。档号为B172-1-135。编选者:李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第三代图书馆标志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图书馆社会功能的转变作为依据。第三代图书馆是社会的信息中心,它以主动服务来体现作为“知识喷泉”的社会功能。图书馆开展主动服务的基础是实行。“一馆两业”,因此,“一馆两业”应陔成为第三代图书馆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对图书馆的感情从儿时起就产生了。我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图书馆中长大的,既受父亲的影响,也受图书馆氛围的熏陶,一直对这里怀有一份亲切感。因此经常想,自己将来也要做一名图书馆馆员。后来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参加工作至今,屈指算来已整整26年。26年的时间,说长也长,因为它毕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图书馆事业;说短也短,因为和图书馆的老馆员比,在工作时间和经验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逝去的岁月里,我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虽产生过疑虑、忧思,但最终自己还是认同了这一工作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与图书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郑立琴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1-243
为了一种图书馆情结,我这样奉献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我的岁月…… 1991年大学毕业时,全校有3个留校名额:学院学生办公室、新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我选择了图书馆。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直接原因是,我曾是图书馆首届学生民管会成员,深爱着里面众多的书籍和幽静的环境。有同学断言:“如果一直在图书馆工作的话,所有同学中,你将是最穷的”。没想到图书馆工作,一千就是十几年,并将成为我的终身职业。在当今社会一辈子只干一种清贫职业的人不算多,如果对图书馆没有深厚的爱恋是难以做到的。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矛盾困惑都融入了这短暂而漫长的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17.
剪报业是随着信息社会化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香港的剪报公司就有几百家,北京,上海、探圳等地的剪报业也很兴旺,福州市也有4家。近年来图书馆的剪报信息服务也搞得十分红火,尤其是大中型公共图书馆,有的已成为一馆的重要创收来源。福建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从1993年起也开展了这项业务,具体由两位馆员和一位助馆负责,包括发展订户,收集、筛选信息,剪贴编辑和发行。几年来,计有20多个专题,发展订户100多个,创收5万余元(一个专题一年收费350~500元)。本文拟就图书馆如何做好剪报信息服务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最初知道《图书馆建设》刊物,还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的1983年,当时的刊名是《黑龙江图书馆》,实际上是这一刊物创刊的第四年。而对《图书馆建设》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是1988年以后,从这年我在《图书馆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开始做编辑工作,自然对业内期刊尤其  相似文献   

19.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爱     
缘,妙不可言!在适当的时候,以特定的方式,由瞬间的相遇而将延续到永远,正如我与浙江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