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栏目剧被认为是脱胎于民生新闻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一些地方在创办电视栏目剧时,也就未能摆脱譬如浅薄、琐碎、低俗这些民生新闻的缺陷,有时甚至是放大了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新闻产业受到极大冲击,波及新闻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对新闻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新闻教育界急切地开展改革探索,总结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医院"模式、"创业型新闻"模式、人文科学模式.然而,这些教学模式及其实施,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对...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中有种常见的采访形式,叫做"隐秘采访"也是俗称的暗访。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比如在一件"医疗纠纷"以病人家属身份,与医院方面对话,或者比如以购房者的身份到售楼处假装买方以套出对方本应对购房者所说的话,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媒体公众性质的缺陷,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而近来"暗访"这种形式的采访,又演变成了"无间道"——卧底采访。记者干着警察的活儿,"新闻爆料人"成了"线人","记者"化身为"卧底",然后将所获取的画面展示到电视画面中,或者报纸网站等媒体中进行传播,确实博的了不少眼球,使得卧底采访愈发流行,然而卧底采访使用失当,会给媒介及整个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并产生新闻越权,侵权等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卧底采访的案例,分析卧底采访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各种"年度十大新闻"纷纷评出;"十大公安新闻"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隆重登场了,清一色的正面新闻让我充满了疑问.也许这些新闻比那些负面新闻都来得"重大、显著",采写得也比其它的好;但是提到"公安新闻",我还是首先想到去年"警察打警察"、"警贼勾结"等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些都是过去没有听到的事情,现在一经报出,就非常引人关注,换一个角度说,采写这些新闻的难度也不会比那些正面新闻小吧?  相似文献   

5.
新闻场域视野下的信息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新闻与自由>等论著中提到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日本的藤竹晓也认为,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拟态环境"就是本文所说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或"字之成为新闻有几个必要因素:一是必须有事实作根据,根据已有新闻事实作出未来判断.二是一定是受众关心的.有些单个的新闻事实是不为受众关注的,但因为可以"判断"出受众关注的结论,也可以成为"或"字新闻.三是有不确定性的判断.即使有最确切依据的"或"字新闻,也只能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事业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直不断发展,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诞生促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理念,多少年来新闻媒体也始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草根传播成为可能。新兴的草根传播方式成为传播格局的新力量,为专业化进程补充了新的内容,但同时也与专业主义产生了冲突,这些碰撞的火花在引起我们思考的同时,如何完善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使草根媒体能发挥所长、弥补缺陷,与新闻专业主义相辅相成、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会议中找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写会议新闻,有时整个会议议程中也难以找到一个极具新闻价值的新闻点,或者根据找到的新闻点充其量也只能做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这时,不妨将与会者讲话中讲到的故事组合成一篇稿件.这样,可将本来只能做"豆腐块"新闻的东西做成一篇1000字至3000字的"大稿",而且使自己的会议报道成了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非常依赖于画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由于来不及传送画面,或者拍不到画面,或者是在一些成就性的报道当中缺少画面,往往只能通过所谓的"空镜头"去"搭配"播音员的配音,这样的新闻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近年来,依赖MG图形动画技术制作的MG新闻图表动画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在新闻中广泛运用.本文旨在探讨运用MG动画这一特殊的手段,破解电视画面使用当中的不足和缺陷,使电视新闻更加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由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事实的第一性、客观性决定着新闻存在的基础,它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也只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活的写真,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当说,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者们所熟知的最起码的原则,并没有多少艰涩的成分在其中,作为  相似文献   

11.
<正>记者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一、"二次性新闻"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可否认,"二次新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新闻学应该加以探讨的新闻范畴。近年来新闻界针对一次性新闻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对科技新闻中"二次新闻"的研究。受众对新闻资讯所感兴趣的已不再满足于闻之则喜,  相似文献   

12.
博览     
新闻改革成绩不宜估计太高孙旭培在《新闻改革之管见》一文中说:对近年来新闻改革成绩不宜估计太高,不少改革,严格来讲,只能叫做业务改进。比如新闻写得短、快、新,这是新闻应有的特点,从延安时代就讲起了。做到是本份,做不到是缺陷;过去没有完全做到,现在争取做到了,是改进。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特别大。影视、音乐、歌舞新闻是娱乐新闻的主要内容,发布此类新闻的公司和个人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在提供这些新闻时将天平向拥有视频等声色效果的网络和电视媒体倾斜,纸媒常常只能被动地跟随其后,比如一场开机或上映的新闻发布会在召开时,与出品方有相关合作的门户网络媒体能第一时间将新闻放到网上,并且将新闻做得相当立体。国内外明星艺人的生活等故事也是娱乐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纸媒无力穷尽这些新闻,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它能及时转载这些海量信息并分类放置。  相似文献   

14.
李勋 《青年记者》2006,(16):48-48
新闻是易碎品,但易碎品也有其完整性。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市报的经济新闻在易碎的同时,更出现了碎屑化的倾向。何谓碎屑化?如果说以前的新闻是一个花瓶,它完整而给人很多美感。而一些都市报的经济新闻却是不见花瓶只见碎片。这些零零碎碎的瓷片,只能传递一些信息,而逐渐远离  相似文献   

15.
中央在提出"走转改"要求的同时,也对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和严防虚假新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重申这些要求,不仅是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需要,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爱护。一、怎样全面理解"走转改"要求"走转改"的核心是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事实上,就是要求记者编辑真正沉到下面,到基层去发现新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文件、新闻发布会和统发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我国报业市场的格局,把财经新闻的读者分为三类,并从读者定位具体分析我国财经新闻三方面的写作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讨论了经济新闻写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新闻摄影,以其独有的视觉新闻魅力,把人类和地球包括宇宙的一部分,在整个世纪中的自然演变、社会变革、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天灾人祸等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瞬间记录在案,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呈现给广大受众,展现出人类社会的百年辉煌与沧桑。这些足以令新闻摄影工作者自豪和骄傲。但是,所有这些成就只能代表20世纪。所有的自豪和骄傲也只能留在20世纪。21世纪的新闻摄影能否再现辉煌?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当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21世纪?摄影记者还能不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还能不能拍出更多的记录精彩瞬间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理论,任何产品的价值都是通过消费主体方面得以实现的。广播新闻产品的消费主体是听众。这些产品中所包蕴的新闻价值,也只能是在听众方面显现出来。而广播新闻又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一瞬即过,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因此在广播宣传中必须贴近听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也就是紧扣听众心理,才能使听众加深印象,提高宣传质量,最终实现其新闻价值。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9月,《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署名评论,批评"悬疑新闻"和其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现象伴随着传媒作为利益单元的存在,由来已久。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业内、影响到业外的"专业"逐利现象,"悬疑新闻"只是其表现之一。说它"专业",是因为这些人谙练新闻价值的运用,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各种职业理念是相互关照的,这些人没有真实、客观的职业理念(也是一种职业道  相似文献   

20.
一目了然     
新闻报道与维护社会公正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媒体要避免与某些利益集团结盟或达成某种默契,成为其代言人。表现之一是媒体的个别记者为利益集团充当"军师","策划"新闻事件,抓住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事件来提高这些利益集团的知名度。表现之二是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屈服,即为维系媒体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想方设法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不敢对广告客户进行批评,只能报道其优点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