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所认识的世界是人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所营造的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同时,也为自己所拥有的内部世界。即: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意识内容就是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形成了各自的精神世界之后,人要交流,意义要传达,要使精神意识内容发挥作用,就必须寻找一种表达介质使其得以外化。人类选择了有声语言这种介质,通过声音与精神意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人的精神世界外化。  相似文献   

2.
一、表达与理解的实现过程及条件人类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而表达和理解是语言活动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一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意义传递,而是两个具有不同精神意识内容的人在某一信息的交流中内部精神意识的共鸣。它们的外化形式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3.
一、表达与理解的实现过程及条件 人类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而表达和理解是语言活动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一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意义传递,而是两个具有不同精神意识内容的人在某一信息的交流中内部精神意识的共鸣。它们的外化形式可以概括为:表达是说者通过言语意义的赋予来进行交往的过程,理解是听者通过领会说者的言语意义而与说者达成共识的过程。听者如果本身不具备与说者相同的语言行为能力和结构,他就不可能听懂和理解说者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罗雅娟 《考试周刊》2015,(41):24-25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从传统意义上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即为小语言。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小语言的符号化过程。在语言发展中,语音优胜于其他外化手段和更多精神意识相结合,即更多语音与语义结合,并不是所有精神意识都是语义。  相似文献   

5.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的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角度 ,对《生民》涉及的文化人类学现象作了探索和印证。弃子的图腾考验仪式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 ,反映了人类早期思维习性的宗教信仰内容。《生民》就是这种图腾考验仪式在人类早期文化原型的外化和表达。这一观点为从更广泛的角度审视原作的精神和思想提供了认识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声语言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思维成果提供外化手段,为人类高效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提供保障,并与人类思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推进。但有声语言在表达思维成果方面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从瑞士学者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为符号系统开始,众多学者针对符号的内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符号的本质及意义被越来越广泛地加以探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除了是符号外化之外,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从符号化、生活世界的内涵等方面澄清了思想政治教育表达之争的本质,同时概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世界中的符号化表达,进而研究了符号是人类将思想意识外化而向外部世界传达信息的本质,弄清楚思想的符号化传递的时空场域为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具有阶级性、社会性。随后,从人的实践活动特质、思想政治表达分析等方面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表达的根本性质。最后,从马克思有关人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本性原理等方面,总结出社会实践中传达符号及现实生活中生成的符号化表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语言中的各种比较结构.正是人们对事物异同意识的外化形式,比较结构就是这种外化形式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共有的语法现象。通过汉英比较结构的对比。可以发现汉英比较句具有深层次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非虚构文学研究中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虚构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并不是词源学意义上虚构的否定概念,而是一种符码,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被迫策略,肇始于摹仿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人类的表达话语出现转型,虚构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对自身精神的突破,实现了向未知世界的跨越。作为文本意义上的非虚构手段因为固守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要求,使得认知局限在经验世界,相比虚构而言诗学性亟待研究,而当下关于非虚构文学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2.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手段,是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先导。儿童绘画本身就存在其艺术性,要改变现阶段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尊重儿童绘画心理和视觉表达使这种艺术性思维的外化。  相似文献   

13.
人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将外部世界内化,形成自己大脑中的内部世界。语言以人的内部世界作为表达对象,通过语音唤起接受者内部世界中相似的感觉意识内容,从而达到表达的目的。由于内部世界的诸种不同引起了很多语言陷阱。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中不断表达着一种困惑孤独的境域,用独特隐晦的文字,近似虚无荒诞的意向表现出孤独痛苦的精神世界和对现实国民性的理性认识,充分表现了精神世界超前发展者的精神形象。这是鲁迅把自我实现价值在“碰了许多钉子”后的情感外化成的作品,也是他渴望了解世界,了解自我,实现孤独心灵超越的抗争之作。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化时,即互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和文字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表达过程和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时难以收到老师期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意识、精神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其二是指意识发展到精神阶段出现的人类的对抗性社会;其三是指人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外化,转化为对象。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揭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通过描写女主人翁想拯救一只被雨淋的猫的前后经过,暗示了女性意识的挣扎和觉醒,同时也揭示了战后美国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和迷茫,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美国人的精神状况及人类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18.
正义作为人类的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人类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意识,还是并且主要是人类对自身的意识。正义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而是人类在自我意识产生后的结果。人类意识的多样性决定了正义观的广泛性。人类的自我意识包括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人类集体的自我意识,正又是二者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对于正义的自我意识经由法律来外化,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艺术的发生,历来存在着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三种起源理论。本文认为,艺术活动离不开人的生产劳动,审美艺术的发生最终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产物。史前艺术的特征,是艺术活动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物质活动,因而有着鲜明的功利意识与实用目的,是实用意识与审美意识结合的结晶。而史前艺术的功能,除了实用与审美意义外,还具有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意志、愿望等象征性功能或符号意义,这种符号功能是原始人类从动作思维向意向性、抽象性思维转化的过渡形式,是原始人类主体内在精神外化的物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