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可以对语用学可以作多种不同的定义,但关键是要认识到语用学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研究,是一种将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的意义研究。近年来,关于语用学的研究一般是对指示语、会话含意、前提、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等进行描写、分析与解释。其中,语言学家们大多选择从会话含义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但格莱斯会话含意学说对互动式言语交际的贡献仅是初步的,在此基础上,莱可夫、布朗、列文森和利奇等纷纷提出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论,以补充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提升对言语交际中语用语言现象、社交语用现象的解释。本文就是从合作原则的视角来讨论简·奥斯汀小说《爱玛》中的人物对话。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小说、诗歌等文本的赏析开辟了新的视角。意象图式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意象图式视角分析《乔家大院》中的直接请求语,找出实施直接请求策略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言语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从而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中篇小说。该小说幽默滑稽,其中不乏很多经典对话。而作为语用学核心内容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分析人物会话和言语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言语幽默,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解读这篇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4.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潜 《文教资料》2010,(10):19-20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反讽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贯穿始终。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因为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即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与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中的反讽进行具体探究,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奥斯汀这部小说中反讽的应用,丰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语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讽类作品。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和言语交际的研究.将语用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应用在分析文学的文本中,为文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的前提、语用模糊和言语行为理论对爱伦·坡<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小说主题及坡精湛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针对传统"话语补全测试"对语用学中言语行为分析的不足,以会话分析的角度对30篇商务电子邮件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结构模式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请求电邮中的话语类型通常按提出请求、接受或拒绝请求的顺序形成固定的相邻语对、组织话轮;提出请求前通常使用请求预示序列,解释请求原因的策略在请求电邮中使用频繁,本语料中涉及请求话轮前解释和请求话轮前后解释两种;接受请求的话语通常是直接的,还常常伴有暗含同意的标记词;拒绝请求的话语通常间接含蓄,并常常伴有拒绝理由的陈述。这说明在国际商务往来的语境下请求类言语行为的使用与交际双方的利益密切相关,交际双方通过使用过量信息实现避免冲突、维护和谐的目的,以不损害双方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实施和回应"请求"言语行为,这也正反映了交际者对语境的顺应,符合商务电子邮件注重言语礼貌得体的书写特点。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理论,反讽也是各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本文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主体,首先概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反讽的相关性,其次,对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其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可分为5类: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表达性反讽、宣告性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对"反讽"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乔玉巧 《文教资料》2010,(31):38-40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的一些不足。但要全面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还得考虑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言语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语境、意义潜势等语用学角度对人物对话中语言的模糊性进行分析,可以加强对语用模糊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实现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贾敏 《海外英语》2011,(10):328-329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源起以及Searle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阐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及其类别。继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表示婉拒、批评、强调、礼貌、请求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许诺是语用学研究中言语行为研究的话题之一。从许诺的言语者是否真心这一角度出发,许诺可分为真诚许诺和不真诚许诺。就目前来看,对于不真诚许诺言语行为的研究显得相对不足。Verschueren等提出的顺应论是从话语出发者和话语解释者的角度对言语进行分析,而并非对言语行为本身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从Verschueren等提出的顺应论中语境顺应的角度出发,分析《老友记》中朋友和恋人之间不真诚许诺的行为,得出以下结论:说话者做出不真诚许诺是对语境的顺应,它具有同许诺一样的言外之力,保证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正是通过语言,文学才能表达其内容、思想和写作的技巧。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分别是语用学与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本文拟从《三国演义》罗译本入手,主要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用等效观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旨在为具体情境语境下人物对话翻译提供系统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对它的研究向来是大家热衷的焦点之一。有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人从小说的结构去分析《三国演义》;也有人专门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技巧等等。本文通过使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话,一方面展现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展现这一理论的强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悦 《海外英语》2023,(4):83-85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范式。小说《劝导》中言语的使用极为考究,遂用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此部文学作品。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礼貌为指导,通过分析书中不同人物劝导他人时所述言语,得出其运用的多种礼貌类型,分别所属的礼貌策略,并与礼貌系统进行比较,借以窥见劝导他人的稳妥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请求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而同时,请求行为也是一种语言行为,一直是语用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在请求行为的研究中,"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CCSARP)"是该领域的领头羊,本文将在CCSARP的框架下,对请求策略中的常规间接策略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副语言交际特征及其文化语境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副语言——一种非言语交际特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声学语音学、语用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副语言交际所具有的特殊性、简洁性、幽默性、模糊性含意特征及其文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