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6,(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很大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增加,美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得到体现,应用到环艺设计中,可以很好的提高环艺设计的美感。当然,要想在环艺设计中更好的体现出美感,就要不断加深对美学和环艺设计的认识,本文主要对环艺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舞蹈美是舞蹈作品中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表现出人们肯定美好、否定丑恶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而舞蹈美感是在此基础上的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两者紧密相连.同时来强调了舞蹈美感的特征和舞蹈美的特征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美,或者自身投入到舞蹈的世界中去,它的美都会带来一种愉悦身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李娜  张媛媛 《科教文汇》2007,(5X):108-108
本文阐述了舞蹈美是舞蹈作品中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表现出人们肯定美好、否定丑恶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而舞蹈美感是在此基础上的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两者紧密相连。同时来强调了舞蹈美感的特征和舞蹈美的特征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美,或者自身投入到舞蹈的世界中去,它的美都会带来一种愉悦身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学术论文的层次标题是论文的内容提纲和结构框架,层次标题应当简洁醒目,具有美感.结合实例分析,学术论文层次标题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美、修辞美和科学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数学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美是科学美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数学美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数学美的意义和特征,并论述了数学美感对科学创造的功能及数学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美感?美感就是感悟体验生活的美的能力。我们要明确艺术美感在音乐中的重要意义,音乐教学实践要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美感的熏陶和美的体会。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美感应用于音乐的教学实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美、节奏美、内容美。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革新,我们对美感的体会将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7.
美的内涵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本质是审美客体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我们能够认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美除了现实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外,也普遍存在于科学物理学中。物理具有美的特征,物理学眼中的世界就是自然界,这物理世界的美就是自然美。  相似文献   

8.
张家安 《内江科技》2008,29(5):17-18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蕴涵深厚体育文化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美感体验是健美操美的价值的客观追求。笔者通过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对健美操的美进行分类,并且针对健美操的美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直接和间接方式上培养健美操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李丹丹 《科教文汇》2012,(14):92-93
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加强美感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美感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在审美中认识美;在想象中欣赏美;在现实中评价美。  相似文献   

10.
杨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147-147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由此可以看出美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学习当中感受音乐之美,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知识与心灵上的双重满足。本文主要在美感教育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美感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小虎  彭宇 《科技风》2015,(6):215-216
数学中的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具有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一些数学中的对称、对称美,再探索对称美及其应用,如解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美的观念,建立美感,说明编辑与美学的关系.从目前编辑界存在的某些现象,提出可持续发展与美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美在科学中无处不在,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明丽的山水,醉人的鲜花",是大自然之美;"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色彩"是艺术之美.同样数学也具有美感.  相似文献   

14.
周珍珍 《今日科苑》2009,(20):179-179
流行的产品具有功能与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上、心理上的消费需求的特征。民族性是设计产品流行与审美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其生命。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基本问题, 即美所涉及到的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在审美活动中形成, 美也就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美不美, 完全以事物、客体对象能否适应审美主体的审美观点, 能否引发受这种观点控制和支配的美感意识为转移。所以, 美的显现规律就表现、体现着 “审美——美感——美”这样一个关系序式上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多姿多彩、壮美的内涵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本文把数学美分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把美感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7.
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具有功能美和形式美双重属性,功能美是形式美的前提和基础,形式美反过来也可增强功能美,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设计者应该去研究与认知它们,从而更深入地利用其基本属性进行设计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李复元 《科教文汇》2010,(7):73-73,79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多姿多彩、壮美的内涵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本文把数学美分类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把美感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杨海生  闵元元 《大众科技》2013,(11):188-189
文章分析了连云港城市家具的现状与不足,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海洋生物形态造型纹饰装饰城市家具,增强美感和渲染海洋特色;二是在城市家具设计中融入深厚的海洋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外形与内涵的结合。解决了以往连云港城市家具出现的形式不美,内涵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猛 《科教文汇》2008,(33):97-97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美,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感,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用美育去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熏陶、感染、丰富、净化学生,以美育人,陶冶美的矿石,撒播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塑造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